侯福深:智能网联汽车会有序稳步前进 固态电池能和国际同步发展
12月7日,“开放包容 合作融通 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开幕。会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接受了媒体采访,并表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化交流和合作平台,对于推动,不仅是我国,也包括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智能网联的相关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而通过一些车路云城市级的示范工作,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肯定会有序、稳步向前推进。
凝聚共识创新引领交流合作
2019年,第一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召开,当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刚刚迈过100万辆的关口,市场渗透率大约为5%。然而,5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以超乎预料的高速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销量已达7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30%。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侯福深提出,首先,通过大会充分凝聚了各方面的共识。一个产业的发展共识非常关键,有了共识大家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才能够形成合力,各方面才能树立起长期发展的信心。
其次,引领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他表示,每年出席大会的产业界高层、产业领袖以及行业学术界的权威院士和专家,这些专家的分享能为整个行业提供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指引,而且每年大会也会评选“新能源汽车前沿和创新技术”,2020年就有全固态电池入选,如今已成为了新能源电池领域关注的热点。
第三,促进交流和合作。侯福深指出,大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以及跨行业的能源、交通、信息企业,还有国内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等。事实上,国际化程度加深,也是今年大会的亮点之一。据侯福深介绍,今年大会共吸引了2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大会,首次设立了国际汽车领域投资贸易专题论坛,有8个国家在这个论坛上进行交流,展示各个国家投资政策、环境等。
智能网联挑战不少前景可期
采访过程中,侯福深还就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在他看来,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融合会越来越深,目前通过产业界各方努力,智能网联的相关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推广都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L2级的辅助驾驶功能,在乘用车里面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特别在新能源汽车上,搭载率更高,已经占到了将近一半的份额。与此同时,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一些特定场景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包括无人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辆等。
“当然,对于未来发展来讲,现在确实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侯福深直言,一方面,技术现在确实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极限工况和极端场景下的应对,无法做到100%覆盖,确保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和标准层面,还有很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亟待政策和标准创新。侯福深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在商业落地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未来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摸索、积累经验、开展研究。
侯福深认为,我国提出了“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我们现在很多工作也都在按照这个路线推进,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想要建好的难度和挑战也非常大。“解决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协同问题至关重要,尽管我们拥有体制上的优势,但挑战巨大。”侯福深欣喜地表示,最近一些相关部门正在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的示范工作,他相信通过这些示范,能推动系统架构、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有效地开展商业模式的探索等,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肯定会有序、稳步向前推进。
2030年全固态电池会和国际同步发展
作为产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全固态电池也在此次采访中有所提及。侯福深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大家高度关注全固态电池,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之一,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下一代技术竞争优势的争夺和培育。可以看到,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都把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谋求率先形成竞争优势。
据侯福深了解,日韩的一些企业,目标是在2027年、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装车应用,甚至部分企业提出,明后年就会有动力电池的中试线建成。“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例如在电解质的开发和专利布局等方面。”侯福深坦言,但这个问题现在行业和主管部门都看到并予以了重视,下一步将会从行业和国家层面,加大固态电池的支持力度,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联合攻关,进行相应技术的突破和装车验证。
侯福深预计,我国也能在2027年和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上车以及技术验证。“我个人非常有信心,至少到2030年,我们能和国际上同步发展。”侯福深表示,因为我们拥有前面十几年动力电池产业的培育基础,已经形成了世界级的龙头电池企业,电池产业链非常健全,对于和国际同步发展充满信心,未来,我们还要争取率先突破,形成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