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互动进入发展关键期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发布日期:2023-12-20·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施芸芸 编辑:王琨
记者:施芸芸 编辑:王琨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发展愿景指引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如何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如何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路径,实现电动汽车与能源网络之间的良好互动,是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2月8日,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论坛举行,来自高校、企业和行业机构等专家围绕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方向、相关政策及技术路线,如何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模式,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以及激发新增长动能与培育新产业生态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并达成一致共识:在管理部门加大关注和重视之下,当前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已经进入了重要的发展关键时期,但行业仍面临诸多难题与瓶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开展相应的示范与实践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出席大会并参加华北电力大学“交通能源融合战略报告(2023年度)”发布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由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武平、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共同主持。

16省市开展车能互动项目70多项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国在浙江、河南等16个省市相继开展了车能互动项目达70多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侯福深表示,但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开展研究并进行实践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贾利民认为,能源与交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集大成者特征的科技和产业领域,亟需重大变革以引领和塑造经济发展模式。在他看来,新能源、信息及材料等使能技术与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交通过程联程化、载运装备多栖化、基础设施综合化,是推进我国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近两年来,电网侧和交通侧的有机融合,实现电动汽车的能量双向互动,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王震坡分享了一组数据:根据测算,以北京市全年用电量和居民的用电量为例,如果发展1000万辆电动汽车,按单辆车只存60GWH进行用电,就可以覆盖整个北京,如果是算居民用电量,可以覆盖3~4个城市,如果大家全都使用新能源汽车,那可以覆盖几十个北京这么大城市的用电量。此外,他还提出,建立应用侧的激励与补贴政策是交通双碳战略的有效发展途径,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碳核算平台,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精准碳交易与补贴政策,是道路交通“碳中和”的中国技术方案。

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车企在行动

对于车网互动的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充满信心,他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用电量会增长10倍,到2030年将接近5000亿度。“车企进入充电网络,对充电的提升是非常有力的,包括有序充电、充电设施互联网和绿电交互等在内的商业模式,也会主导充电模式的发展。”他特别提到,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能源补给,即所谓的“能源一张网”,是局部地区的一张网络,不需要全国一张网。此外,要推动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充电场站光储充一体化的建设,来提高充电服务的经济性。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已经做好了车网互动等方面的技术准备。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提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放电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标配”,这主要也是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车在户外的活动空间变多后,人们的一些需求可以用车来解决,例如露营、烧烤等。他还谈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欧洲和日本,家用能源系统的销量非常好,但中国目前还主要局限在一些别墅区内。他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车网互动未来能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消费者或者是每个企业都成为整个受益者。

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副总裁顾贝麒博士补充道,纯电交通出行发展迅速,燃料电池车将成为有效补充,两者相结合,更快降低碳排放。

搭建高质量充电服务体系

作为交通与能源融合的重要载体,充电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波看好超充的市场前景,表示有权威预测称到2025年,支持超充的车型占比会超过40%,但考虑到此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预测都过于保守,因此他们认为这一占比应该会更高。对此,海南省充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卫深表赞同,他表示,直流大功率充电是充电桩未来的发展重点,这其中,高电压和液冷散热技术是实现大功率充电的两项主流技术方向。

会上,一些专家还谈到了当前充电桩行业的一些难点和痛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唐攀攀就标准问题强调,要高度重视多场景的基础融合,进一步研究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换电技术的协同。在标准方面要打通车端平台。据他介绍,目前已经规划了相关标准100余项,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48项,团体标准10项,下一步将重点着力于充放电协议和平台协议的标准建设,以统一的电力市场来统一全国充放电的服务标准。

“今年,车网互动应该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从今天大家的分享也可以看出,其实我们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直言,由于未来电力系统将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储能为核心的灵活性市场,V2G恰好就是在短周期储能成本最低的,从而也将成为电力市场里的必然选择。而站在汽车产业的角度来看,其实对于一辆总行驶里程低于8000公里的私家车来说,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并不具备太大优势,V2G则是一个降本的新路径,能带来大概2万~3万元的等效储能价值,这样一来,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就能全面压倒内燃机。他建议可以开展现行示范区的建设,因为车网互动最大的资源在于居民家庭,但居民家庭的电价和市场机制恰恰也是最缺失的。

“我们看到,今年发布的各项政策都充分彰显,驱动车桩网融合已经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能源动力事业部副总经理,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欢欢表示,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电网负荷波动、充电网络不均衡、用户侧充电体验不佳等问题频现,给能源体系带来一定的挑战,需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大车端、桩端、网端在能源融合方面的技术路径研究、车桩网测评应用研究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