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造假”还“高管”满天飞,这家造车新势力为何这么“牛”?
“钱多事少离家近,官衔亮眼责任轻……”曾经在网上流传的“拜年话”,一不留神竟然在这家造车新势力身上“梦想成真”,但这种弄虚作假、提倡不劳而获的“作”,必然会遭到反噬,付出沉重的代价。
近日,美国造车新势力Canoo被指控弄虚作假、虚假宣传,而且已经亏损加剧,债务缠身,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通过“造假”博得流量?
近日,Canoo被指控,其夸大了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工厂的电动汽车生产数量。据透露,Canoo曾宣称已成功交付首批“俄克拉荷马州制造”的Canoo品牌电动汽车,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
有Canoo前员工揭露,这批所谓的“自主制造”的Canoo品牌汽车,实际上是“拿来主义”的结果,是由得克萨斯州的AFV公司制造的产品,再悄悄运送到Canoo俄克拉荷马州工厂。而Canoo所谓的“生产”,仅仅是拿到成品车后改头换面,贴上自己的LOGO,并更换了车身90%的贴纸,就完成了“制造”,以此变成了Canoo自己生产的产品。Canoo希望由此赢得销量,并博取眼球,更希望也能像特斯拉那样获得流量。
而且,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制造”的一批电动汽车新车竟然被Canoo交付给了俄克拉荷马州政府,并获得了州长的赞许,州政府官员甚至还表示将来会优先考虑为Canoo提供奖励和政府补贴。对于Canoo的这一系列操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666”的点评,不知是嘲讽还是挖苦。
事实上,凭借这样的造假,Canoo的确赢得了一波流量,甚至一度备受瞩目。但是,自作聪明、弄假成真的只是其潜在危机的集中爆发。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迫于巨大的财务危机和资金缺乏,Canoo先是宣布裁员,之后在12月就无奈宣布进入全员“强制无薪休假”状态,并暂停了其俄克拉荷马州工厂的运营。直到此时,还有不明真相的人士觉得这么“好”的造车新势力怎么一夜之间就“爆雷”了呢?
“无论是新势力还是更有实力的车企,都是市场主体,弄虚作假除了坑害用户,更是会反噬自身,引发一系列难以逆转的问题,如今Canoo所遭遇的困境已经表明,不造车只‘造势’,靠谎言和欺骗背离用户和市场,必然不会有好下场。”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森向记者表示。
内部“官员”满天飞
大厦将倾、难挽颓势之际,一切都会水落石出。此刻,除去了冠冕堂皇,Canoo曾经的一些严重问题也逐渐被暴露出来。
有Canoo前员工向当地媒体爆料称,Canoo在人员招聘和内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与公司实际需求相比,员工数量过多且工资水平过高,而且公司高管花钱大手大脚,毫不吝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导致公司财务迅速吃紧,压力山大。据称,仅公司CEO在私人飞机上的支出就是公司2023年收入的两倍,而且都由公司报销。2024年8月,Canoo公司因未能按时偿还债务而被起诉,随后在11月裁员23%。
同时,据当地媒体报道,Canoo公司高管们通过自己的“路子”招来了很多“能人”,薪水水平更是比其他造车新势力的同等高管高出数倍,甚至比特斯拉的管理层薪水还要高,但这些“高管”、“专家”、“顾问”既不用操心公司的规划、管理,也不用去劳心劳力参与生产、经营,更不会像马斯克创业时期那样睡在车间地板上,这样的福利待遇也被美国的一些造车新势力羡慕不已。
但是,这种高管毫不客气“以公司为家”的做法,很快就带来了坐吃山空的后果。“如何用人和管钱,看上去似乎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但与一家企业特别是新创的造车新势力的成败生死攸关。”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表示,一方面,在用人观上,尽管可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但招揽人才是为了发挥其专业才能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拿高薪,当然,如果企业的效益特别好,高薪也是对其工作认可的标志。但关键是Canoo还在创业阶段,并未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一家新势力缺乏必要的财务规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限的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上,而是主要满足高管的薪酬和消费上,即使有再高的融资也难以维继。
生死未卜 前途难料
不过,说起来,美国造车新势力之间也是“沾亲带故”,但发展历程也充满曲折。
造车新势力Canoo是由FF(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来)的前CFO斯特凡·克劳斯和前CTO乌尔里希·克朗茨于2017年创立。据称,2017年左右,两人与FF老板贾跃亭产生了分歧,随后离职出走,并创办了这家新的公司。随后,创始人以高薪组建的前高管团队,云集了宝马、福特及Uber等知名企业的精英,曾经的前景似乎是一片光明。
2020年12月,Canoo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完成上市,最高时市值达21亿美元。但随后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调查范围不仅仅是SPAC并购,还涵盖了Canoo的运营、商业模式、收入、客户协议、收益和其他相关事项。
2021年3月,Canoo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平台的项目胎死腹中。2021年4月,联合创始人乌尔里希·克朗茨离职加入苹果公司。至今,Canoo创始团队的9位前高管几乎全部都已“跑路”。
到目前为止,Canoo号称推出了四个系列车型,一款是2019年面世的旗下首款电动车MPV,还有一款电动皮卡、一款电动轿车,以及物流电动送货车LDV。
财报显示,Canoo在2024年前9个月运营亏损为1.65亿美元,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2.04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净亏损为1.12亿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2.74亿美元。持续亏损,仍然没有盈利。
Canoo为何会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滑落神坛,当地行业人士认为,尽管其一度获得来自沃尔玛、美国邮政等重量级客户的订单,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与成熟的商业模式,未能及时获得连续融资,资金浪费、概念过多而落地的技术不足等因素,都导致其落入今日的困境。如Canoo曾经将滑板式底盘设计作为其品牌电动汽车的亮点,但由于在相关适配的软硬件方面并未全面解决一些bug,因此并未收到相应的成效。
至今,Canoo的困境不仅暴露了公司在管理、财务、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日被揭露的造假问题引发了外界对其发展前景的质疑。而Canoo能否走出困境,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