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重卡补能:“双轨”竞速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7-2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李亚楠 编辑:庞国霞
记者:李亚楠 编辑:庞国霞

随着大电量、长续驶里程的电动重卡异军突起,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突破20%的关键节点,而一场围绕补能效率的变革也正悄然上演。
  作为破解补能焦虑的两大关键路径,换电与超充技术已成为产业链竞逐的焦点。今年以来,在比亚迪、华为等企业相继加码兆瓦级超充赛道的同时,宁德时代等企业力推换电,携手共建重卡换电生态,推进换电站项目落地。业内人士认为,在企业巨头的强劲攻势下,超充与换电两大补能阵营有望齐头并进,并逐渐走向融合创新,推动电动重卡补能体验向“油电同速”目标大步迈进,支撑重卡全面电动化。
  超充技术升级网络织密
  超充技术在重卡领域应用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大幅提升补能便捷性和运营经济性,有望打破“以电量换续驶里程”的困局,为电动重卡全场景商业化运营扫除障碍。
  因此,从电池厂商到车企再到桩企,产业链各方都积极发力超充领域,并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巨湾技研等电池企业均针对重卡的商用场景,推出专用超充电池产品;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下场布局超充网络,明确将新能源重卡及商用车赛道作为重点切入领域。
  梳理近期多家企业的相关布局动作,兆瓦级超充技术方案更成为行业新的发展引擎。例如,华为针对不同充电倍率的电动重卡,提供双枪同充、双超同充及双兆同充等多种方案。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此前强调,兆瓦级超充技术突破是重卡电动化的关键,将推动电动重卡从封闭场景走向全场景。基于这一判断,今年4月,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还携手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DeepWay深向、徐工汽车等9家车企及充电运营商打造超充联盟2.0,计划合作研发超30款车型、建设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目前其已发布与庆铃汽车联合打造的新一代超充重卡铃界。
  此外,盛弘股份也于今年4月发布天玑Ultra1600kW重卡超充解决方案,实现兆瓦级以上重卡超充场站“一站一堆一共享,多车同充无忧”,满足全场景、全车型的实际需求;星星充电和特来电也分别推出“液冷超充2.0”兆瓦级超充系统和1600kW闪充方案。
  在产业链协同推进的同时,兆瓦级超充网络加速扩张得到更多政策助力。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首次将商用车兆瓦级充电纳入重点部署,并提出启动商用车兆瓦级直流充电系统标准预研工作;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发文提出,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地方政府层面,北京、深圳、重庆、海南、广州等多地也积极部署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织密兆瓦级超充网络,为满足重卡等商用场景极速补能、高效运营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换电模式推广瞄准痛点
  今年以来,在兆瓦级超充持续升温的同时,换电模式同样被业界寄予破局电动重卡补能难题的厚望,其生态体系加速构建,基建网络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铺开。
  行业人士认为,换电模式的显著优势体现在补能效率与用户体验方面。具体来看,换电模式的单次补能时长为5~8分钟,几乎与燃油车加油效率持平,这对于追求高效运营的电动重卡而言至关重要;采用车电分离模式,可显著降低单车采购成本和门槛。同时,由专业运营商统一负责电池充放电管理及维护保养,既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减轻用户运营负担。
  从行业实践来看,重卡换电赛道的价值正加速释放,已完成从小范围试点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跃”。今年前5个月,国内换电重卡累计销售1.94万辆(交强险数据,不含出口),同比增长139%,在纯电动重卡销量中的占比为32.46%。针对换电模式推广过程中面临的电池标准化和建站成本较高等痛点,近期电池企业、整车企业及能源服务商企业纷纷推出换电重卡优化方案,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设施建设到运营服务等多维度加码布局,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
  具体来看,针对电池标准化这一关键问题,宁德时代推出了75号重卡换电标准电池,并联合一汽解放、陕重汽等10余家车企推出30多款换电重卡,配套的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可适配95%的主流车型,从技术层面实现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一站通换。同时,宁德时代还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攻关换电标准化难题。在补能基础设施布局上,宁德时代正加速织密换电网络,其重庆换电站首期即将建成投运,预计今年年底在沧榆线落地17座换电站。根据其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物流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此外,国轩高科在今年发布的积木式移动换电站,可为纯电动重卡等专用车辆提供“5分钟极速换电”解决方案,且建造成本仅为固定站的四分之一,能够灵活适配换电重卡多元应用场景。入局充换电重卡赛道多年,启源芯动力在全国重卡运输密集线路节点建成及在建补能中心超1500座,服务约7万辆重卡及工程机械。今年6月,随着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区域的2座国道新能源货车充换电站建设,启源芯动力G110国道(内蒙古-宁夏段)整线贯通投运。同时,启源芯动力主编或参编新能源重卡换电类技术标准150余项。
  政策层面对换电模式也给予大力支持,助力降低换电站建设成本,提高企业参与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商用车行业人士表示,“国家引导+地方跟进”的政策支持体系,与行业推进的“标准统一+成本优化”形成合力,将推动换电模式从封闭场景向干线物流延伸,换电生态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局协同”。
  从双线并行到交叉融合
  在电动重卡补能效率提升的竞速赛中,超充与换电两大模式持续角力。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超充与换电各有优劣势,如超充技术需要解决在热管理、电池性能适配、电网负荷等方面的短板,换电模式则面临成本和标准两大关卡。二者在场景上形成错位竞争,而非互相替代。
  “短期内,在电动重卡领域,充换电两大路径或将继续并行向前。”光储充换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成名表示,电动重卡补能方式应根据具体运营场景进行选择。换电模式更适合港口物流、矿区运输等特定场景和固定路线运营;而在长途干线运输等场景,超充技术更具优势,能够更好满足重卡长距离运营的补能需求。
  长期来看,超充、换电两大补能方式或将在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中走向相互协同、融合发展。从当前行业动态不难发现,超充联盟与换电联盟的企业成员正逐步打破边界、交叉渗透,各大企业不再固守单一技术路线,而是以开放共享姿态推动补能方式的技术壁垒消融,向构建充换一体、全场景覆盖、高效运转的电动重卡补能体系迈进。
  例如,宁德时代积极推广重卡换电模式的同时,也有超充版天行商用车电池的布局;聚焦重卡换电的启源芯动力也在同步提供超充方案;此前专注于充电业务的星星充电,开建充换电一体站。
  生态协同将使产业链形成更大合力。多位行业专家指出,电动重卡补能的未来在于“效率优先、场景适配、系统协同”的生态重构。不论超充还是换电模式,都需要整车企业、电池制造商、运营商以及能源企业等各方协同进化,共同解决成本、标准、设施建设等难题,推动补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深度融合,构建起“技术迭代-基建完善-运营增效”的良性发展闭环,不断提升电动重卡多场景适应性,推动其从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化应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