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加速落地 无差别补能渐行渐近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充电补能体验已成为影响用户出行的关键因素。当“充电1小时,排队N小时”的窘境一再上演,用户对快速补能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大功率超充技术凭借“一杯咖啡时间满电出发”的潜力,正从行业探索阶段走向规模化落地,不仅成为企业竞逐的焦点,更被纳入国家政策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实现根本性变革。
超充赛道升温又升级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个充换电行业展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指出,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689万辆;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2.2万辆,全年销量有望超过1600万辆。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保障,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共计1610万个(枪数),同比增长55.6%;换电站达到4856座。
鉴于传统充电设施在效率、覆盖范围等方面渐显不足,大功率充电设施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抓手。就在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这里的大功率充电设施,指的是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kW以上的充电设施。
对此,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昱辉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加速优化完善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举措。而这一政策导向与浩瀚能源秉承的超快充路线,以及提升充电体验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据介绍,浩瀚能源成立于2021年,是吉利体系内专注于充电补能业务的独立品牌。未来,浩瀚能源将打造吉利体系充电补能“一张网”,整合现有充电补能技术与资源,为所有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公充、家充、应急充电等全场景补能服务。
“公司成立之初、吉利着手布局补能业务时,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当时,我们大胆预测,高功率超快充一定是破局的关键。”赵昱辉告诉记者,浩瀚能源自成立就开始布局超快充,2021年推出360kW的V1极充桩,历经迭代,今年4月发布单枪峰值功率1.3MW的V4极充兆瓦桩,坚定投入超快充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到2026年底,公司将建成1万根800V超快充桩。
正在行动的企业不止一两家。例如,截至今年7月底,理想汽车超充站突破3000座。截至8月7日,蔚来汽车建成超充站2926座、超充桩13555根。特斯拉也推动其V4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多地市场投入使用,并面向非特斯拉车辆开放。
另外,近两年来,随着动力电池加速迭代升级和800V高压平台电动汽车的普及,超充技术迭代升级也在加快,尤其是进入2025年,兆瓦超充技术热度持续攀升,俨然成为补能领域竞争的高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华为等企业纷纷“亮剑”,行业兴起兆瓦级超充的竞速赛,涵盖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表示,华为与商用车企业组建“超充联盟2.0”,加速兆瓦超充车型的上市。他称:“预计2025年会有55款兆瓦超充车型面世,今年可以说是兆瓦超充孵化的元年。”
不少城市也在加速推进超充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广州提出建设“超充之都”,海南提出打造“超充之岛”,深圳今年6月宣布启动“超充之城2.0”建设,北京计划到年底建成1000座超充站。
有序开放共享补能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对此,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告诉记者:“‘原则上’三个字,意味着要逐步、有序开放,并非‘一刀切’式立刻全面开放。尽管各企业推出的产品都遵循国标,但车桩之间的兼容性仍存在一些协议匹配问题,需要调试和测试。现阶段,并非所有品牌的车辆都能在所有充电桩上成功充电。因此,要逐步测试,逐步开放。从长远来看,车企端的充电场站会实现完全开放,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开放自家充电网络,或与其他车企达成互联互通合作。例如,蔚来已与长城、极狐、阿维塔、奇瑞、极氪等10余家汽车品牌达成补能合作。除了自建的充电桩外,截至8月13日,蔚来汽车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约132.6万根。岚图汽车此前宣布,将向所有品牌开放自建的充电桩。梅赛德斯-奔驰与华晨宝马在华专门组建合资公司——逸安启,运营超级充电网络且面向主流汽车品牌开放。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也在不断扩张,接入了140多万根充电桩,且其充电网络包含逾1000座华为超充站。
对于开放自建的充电网络,浩瀚能源也持积极态度。赵昱辉认为,超快充不应是少数品牌的专属,需让所有用户享受高效补能,解决超充桩占比低、充电设施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痛点。“我们希望浩瀚能源能够作为一个实体,向全社会的新能源车主统一开放,既让吉利车主享受到优质补能资源,也惠及其他品牌的用户,真正实现超快充的‘平权’和体验的‘平权’。”他说。截至目前,浩瀚能源已与近50家主流运营商合作,充电桩达到141万根,覆盖全国337个城市。
在上述展会上,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部长肖胜然发表了题为《加速布局,打造全民超充时代》的演讲。他表示,北汽坚定推动、推广高压超充技术:“在800V高压超充车型快速发展的时代,建设超充桩有利于提升充电桩的翻台率和运营效率。”
超充还需直面现实挑战
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充电桩中,大功率占比仍然较低。中国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建成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中,240kW以上大功率充电桩占比仅为8.5%,120kW及以下的直流桩占比接近7成。
盈利或是难题之一。光大证券的研报指出,超充落地具备可行性,超充桩已成为充电桩投资的侧重点,其中液冷超充桩初始投资成本较高,通过微电网、共享储能等途径可解决超充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但也将大幅提升初始投资成本。
中国能源研究会首席专家、能源行业充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名誉主任贾俊国表示,根据调研,超充终端数量少、建设后继乏力、通信协议不统一、运营商压力大或根本不盈利,是当前超充网络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需合理引导、多方协同,避免盲目扩张,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贾俊国还指出,土地资源在超充网络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要素,独立超充站土地难寻,应优先利用现有土地和停车场规划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此外,虽然电力部门称电力保障没有问题,但大规模超充站建设还是会给电力供应带来潜在压力,且还需考虑电力成本及整体的经济性。“超充和兆瓦超充是充电技术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要注意它们不是全部,也不是惟一。”他说,公共充电网络需优化土地、电网等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从“数量增长”向“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