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跨国巨头纷纷推出“氢新计划”,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发布日期:2025-09-18·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面临新能源方兴未艾的发展局面,多家跨国车企正重新开启“氢能梦想”。

近日的2025慕尼黑车展上,雷诺Embleme氢燃料电池概念车亮相。据报道,宝马公司将于2028年前推出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车型,燃料电池技术是与丰田联合研发的。

近期,已经有多家跨国车企纷纷布局“氢新计划”。舆论认为,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加速驶向规模化应用的临界点。

新技术克服短板

此次慕尼黑车展上,雷诺展示的Embleme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是一款家用轿车,续驶里程达到1000公里,使用了很多轻量化材料,风阻系数达到了0.25,并且很有赛博朋克的风格,宽体、流线、大轴距、前后灯组等时尚设计更为这款车增色不少。

据报道,近日宝马与丰田签订了有关燃料电池技术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基于合作成果,宝马将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此外,双方还将通过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的整体成本,从而促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市场上的普及度。

另有报道称,丰田汽车已联手东京都政府,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TOKYO H2”的氢能领先计划,预计将一批氢燃料电池的丰田皇冠轿车投入到东京的出租车市场。此前,丰田发布了全新一代Mirai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续航能力达到850公里,同时能耗下降了约10%,最高车速能达到175km/h左右。

对此,行业人士认为,在全球汽车产业向低碳化、零碳化加速转型的浪潮下,氢能源汽车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前沿,成为丰田、宝马、雷诺等跨国车企布局未来出行的战略支点。这些行业巨头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氢燃料电池汽车新计划,不仅勾勒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也预示着汽车动力变革新时代的来临。

同时,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跨国车企纷纷大力投入氢能源汽车领域,背后有着多重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这些考量既源于对能源结构与技术特性的理性判断,也涉及产业竞争格局重构的长远谋划。

多元化路线渐显

如今,在全球汽车产业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车企们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能源路径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有专业人士提出,尽管纯电动车以往几年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锂资源瓶颈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全球锂资源储量有限,而随着电动车市场的持续扩张,锂资源的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这无疑将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制约。

相较之下,氢能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二次能源,其能量密度较高,1公斤氢气所蕴含的能量约等同于3公斤汽油,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支持。并且,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绿氢”方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循环,从源头上解决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在能源体系中,氢能可以有效平衡不同能源之间的供需关系,为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了车企布局未来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心之一。

事实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其中,在商用车领域,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尤为突出。物流运输行业对车辆的运营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氢燃料电池车的补能效率高,仅需5-10分钟即可完成加氢,这与纯电动重卡通常需要2小时以上的充电时间相比,优势突出。此外,目前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续航能力普遍在600公里左右,超过纯电动重卡400公里以内的数值,可以更好地满足长途运输的需求。而且,高寒地区的低温环境是纯电动车面临的一大挑战。而氢燃料电池系统则具有较好的耐低温性能,能够在摄氏-40℃的低温环境下顺利启动,确保车辆在严寒地区的正常运行。

话语权竞争升温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始终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氢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如此。

当前,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快速演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为车企提供了重塑竞争格局的良好机遇。有研报指出,如果车企的氢能技术计划能够顺利推进,一旦氢能产业链发展成熟,预计到2035年氢气成本有望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届时车企将能够摆脱对电池厂商的单一依赖,重新构建从能源生产到车辆制造的垂直一体化体系。这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还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由此,对于一些跨国车企而言,布局氢能源汽车,就是在抢占下一代汽车技术的制高点,为未来的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有行业人士认为,跨国车企的氢能布局正撬动整个产业链变革,加速氢能从工业产品向交通能源的角色转变。据预测,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其中交通领域占比达30%。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奔赴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交通领域减排迫在眉睫。面向未来,有关专家表示,坚持技术多元路线,避免单一路径依赖,已经成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因此,构建“电氢并行”的技术体系,才能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从全球范围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之路上,还有些短板亟待解决,如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氢能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一些国家和地区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借助“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解决绿氢供应问题,降低氢气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总体上看,有关专家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走向产业的“战略前沿”。跨国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新计划,不仅是产品布局策略,更是对未来交通能源体系的重新定义。在这场汽车产业的能源转型的长跑中,只有保持开放的技术视野,构建协同的产业生态,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让氢能成为推动新能源时代的重要引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