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车企走出去需先了解目标市场税务问题

发布日期:2018-07-03· 中国汽车报 王金玉 编辑:赵方婷
王金玉 编辑:赵方婷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正驶入一个全新的开放格局,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需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构建全球汽车产业链。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哪些税务问题?如何应对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利润回流?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汽车报》独家专访了德勤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总监王硕与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汤卫东。

  德勤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总监王硕

  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汤卫东

  ♦走出去要税务先行

  《中国汽车报》:中国车企“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哪些税务问题?

  汤卫东:结合观察,我们认为车企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当地法律、税收环境不熟悉。在“一带一路”倡导下,目前很多国内企业走出去是去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地区。中国企业有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当地税制不会比中国还复杂。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不论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如何,当地税制都会有其自身特点。如最小替代税、合并纳税、税收和司法的关系等很多情况是以前在国内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如果按照以往国内的经验处理,不咨询在当地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往往会吃大亏、交学费。

  二是投资决策过程中,财税人员参与不足。很多时候是公司投资团队从商务角度发现了好的投资项目、地点,就急于抢占先机开展实际公司注册等行为,忽略了投前的财税成本和风险评估以及规划工作。殊不知一个合理安排的投资和经营架构,能够在反映真实商业实质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税收风险、降低经营过程中以及投资利润返还等流程中的跨境税负,提升投资项目的整体回报率。但是往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缺乏这种意识,没有经过充分考量和规划,使得项目投资或者经营架构出现问题,等到实际利润分配时才意识到税务成本过高甚至汇回税后利润都存在困难,那时再着手解决往往为时已晚。

  ♦不同投资形式需面对不同税务问题

  《中国汽车报》:当前,中国车企走出去形式不断丰富,已经从单纯的对外贸易、KD工厂发展成包括并购在内等的多种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会遭遇哪些不同的税务问题?

  王硕:企业海外投资,根据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不同,可以划分为对外贸易、绿地投资、海外并购等几个方向。其运营难度由简到繁,对当地市场的参与程度也由浅至深。具体而言,对外贸易是海外投资参与度较低,管理难度也较低的一种海外拓展方式。税务上,主要涉及贸易相关的税务事项,如在中国国内的出口退税、清关以及对方国家的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非贸易壁垒等事项。

  海外投资设厂,则需要考虑更多和控股、融资相关的问题。比如中国股东在当地投资的控股架构,什么样的控股架构是既能反映商业实质, 又有灵活性方便日后资本退出,并具有税收效益的?是简单的直接控股还是采用中间控股平台?控股平台设在哪个国家既有税收效益,又能反映商业实质?融资渠道如何安排?采用多大比例的债务杠杆投资,有没有机会利用当地税制进行债务下推安排等,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海外并购更为复杂,除股权交易结构和融资结构外,由于并购涉及一个已经开展运营的并购标的,投资人还需要了解清楚并购标的在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开展尽职调查,避免因为对历史事项的不清楚而在并购后继承本可避免的税务问题,造成不确定的税务风险。

  《中国汽车报》:企业在海外收购或控股某品牌/企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税务问题?

  王硕:从收购角度而言,一是要注意委托有国际实力的大型专业咨询机构,妥善开展税务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并购标的的历史税务问题。对于能够解决的,应要求出售方在并购前予以解决。难以在并购过程中解决的,可以考虑在股权收购协议等法律文书中充分披露风险,约定清楚后续赔偿责任,避免由新股东继承。

  二是要妥善筹划收购架构,以什么样的股权架构开展收购,以及资金安排等问题,均可能产生不同的税务影响,应该提前充分筹划,避免税务风险。

  三是根据海外收购标的的实际情况、历史税务问题、不同收购方式下的税负差异和风险考量,比较和选择合适股权收购或者资产收购等方式,以降低收购过程中的税负和风险。

  ♦借助专业机构避免税务风险

  《中国汽车报》: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避税是企业经营中都在积极争取的事情,车企走出去过程中有哪些途径可以合理降低税负?

  汤卫东:谈到合理降低税负,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企业关注:

  一、 重视当地税务合规,依法纳税,避免税务风险。税务合规是走出去企业税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只有重视合规,降低税务风险和潜在滞纳金、罚款,才能谈及后续的降低税负问题;

  二、 认真研究当地产业、地区、技术方面的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充分享受能够享有的优惠政策,才能有效地参与当地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 提前规划投资架构和融资架构,使得企业投融资架构和自身经营实质相符,充分享受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的优惠待遇,把税收规划纳入到项目投资回报预算环节中。

  《中国汽车报》:据了解,有些车企在某些海外国家投资过程中,时有优惠税收政策不能及时兑现的问题,请您介绍下相关案例及解决方法?

  王硕:确实,在投资海外过程中,很多企业缺乏与当地政府及招商机构谈判经验,虽获得了很多优惠政策承诺,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我们以往的服务经验表明,在招商谈判阶段引入专业机构的协助对于落实优惠政策有很大的帮助。一是当地专业机构长期在本地经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够了解行业和地区的整体优惠力度,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什么样的优惠可以拿到,什么样的优惠缺乏实践可能。二是借助当地专业机构和以往案例的经验,可以很好地控制法律文书的起草、程序合规等内容,避免“看上去很美”的优惠政策最终由于程序瑕疵无法落地。

  编辑:赵方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