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产品项目高级经理陈迪:立足岗位 为北汽发展添砖加瓦
他是一名“90后”项目负责人,他是北汽集团的“青年岗位能手”,他是所在单位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株洲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产品项目高级经理陈迪。
“参加工作8年多时间里,正是北汽产品实现快速更新迭代、车型走向智能网联的跨越阶段。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项目负责人,我有幸伴随着这样的变化在不断成长。”日前,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陈迪结合自己的工作,回顾了这些年来难忘的成长经历。
适应设计变化 进行工艺改进
从EU5“网红的士”到BEIJING品牌“魔方”新车型,这些明星产品都是从北汽株洲分公司走下生产线,进入各地市场的。经过10多年发展,北汽株洲分公司已成长为北汽集团产能最大、产品最丰富的自主品牌生产基地。
在整车企业中,从车型设计到变成量产的汽车产品,中间需要将“设计图”导入生产线,而如何完美落实设计,其中既需要技术支撑,也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验证,甚至有时还需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调整。而这些看上去繁琐且细致的“幕后”技术工作,都是陈迪所带领的团队要做的工作。
陈迪告诉记者,全新的新车型项目、产品的导入,都会涉及到整车生产“冲焊涂总”四大工艺的调整。
在冲压环节,是新车外观造型的关键,每一款新车都有不同的外观设计,这要求模具重新开发。
在焊接环节,外观造型决定了焊装的焊点工艺,具体包括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轨迹、焊点强度以及焊点之间的拼接工艺等技术细节,都要考虑完整,周密部署。
在涂装环节,由于近年来消费者对车型外观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颜色的亮度、目视效果冲击力更强。因此,需要进行颜色选型,如传统车辆的颜色一般是非黑即白,而现在有很多新的颜色,如湖蓝色、科技黄、素灰色等。不仅如此,还有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将一些暗淡的颜色调为亮色,这些都需要通过计算,对车漆的颜色配方比例、涂装工艺进行调整。
在总装环节,涉及到多种零部件的差异。因为每一款车的零部件都不可能是一样的,而且一个平台与另一个平台的总装件也存在一些差异,由此,会导致一些辅助工装工具及检测设备方面的硬件及软件都要进行调整。
总体来看,这些技术改造和优化的工作量并不小。“导入环节包含了对汽车产品全价值链的验证,每个环节都要验证充分。简而言之,这就是‘从0到1’的一项工作。”陈迪说,在新产品试制中,分为初期试制和后期试制等多轮试制,产品会越来越成熟,生产线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去适应新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技术指标。通过他们团队的工作,要让每一轮的试制使产品一次比一次更完善。
树立先进理念 体现管理效能
工作环节众多,对接部门多样,在陈迪看来,要完成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合作能力,还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
“管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陈迪表示,新车型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在加速,是近年来的最大变化。与之相适应,必须有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工作的落实。
在陈迪的感受中,项目管理重点在于对项目落实要有明确的计划,有具体的任务,有逐一的分解,还需要进行管控。同时,要对项目所涉及的各个业务部门总体资源进行调度协调,以及对项目风险的防范。在他看来,这是一名项目高级经理所必须承担的职责。
“尽管每个岗位的职责不同,我们承担的业务板块需要我更多地去进行协调、沟通、统筹,不仅要体现管理职能,更要提升管理效能。”陈迪认为,管理不仅在具体业务上,还包括更多的方面,如在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吸收大家的智慧,制定方案,快速解决问题;在技能提升方面,组织团队成员学习新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为每个人铺就上升通道;在关心团队成员成长方面,也会与大家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毫无保留地介绍工作经验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团队中的每个党员,都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都能冲锋在前。”陈迪深有感触。他表示,面对汽车产业变革和产品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北汽集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国迈向汽车强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