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 | 亿华通张国强:推广氢能产业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03·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近年来,能源的基本属性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逐步从资源产业转变为科技产业。新能源、清洁能源在汽车等行业的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立足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推广氢能产业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围绕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

“双碳”目标推动发展

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燃料电池研发项目,特别是共同开发燃料电池客车原型车,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计划,历经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从技术研发为主向示范运营和产业化推进的重要转变,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批量化制造企业之一……回想起创业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张国强心怀感慨。

“氢能具有清洁零碳、高能高效、来源广泛的特性。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载体,可以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储存。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落地应用的先导领域。”谈起氢能,张国强如数家珍。

近几年,在双碳目标及示范城市群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氢能领域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内容涉及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氢能技术研发、加氢站以及氢能工业多元利用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我国先后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涵盖47个城市,发展目标各有侧重,并以此带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发展。

燃料电池发动机主要由燃料电池电堆、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热管理子系统、控制器等组成。电堆是核心部件,占据了氢燃料电池系统大半成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燃料电池国产化替代工作进步显著,多数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碳纸、催化剂等材料还依靠进口,但国内已开展多年研发,现已开始小批量验证。

在技术研发方面,亿华通逐步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剥洋葱”技术路线,遵循“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原则,从燃料电池整体出发,循序渐进完成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总成、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以及主要电堆部件双极板的自主开发与制造,正向研发,逐层解耦。基于多年的研发积累,目前已实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100%。截至2022年底,亿华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53项,软件著作权91项,主持或参与起草37项燃料电池技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亿华通始终保持开放、共享的态度,希望和行业伙伴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张国强谈到。亿华通坚持高研发投入,仅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即占同期营收的三分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始终站在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行列,并通过专利共享向行业分享经验。2022年亿华通在燃料电池领域公开的专利数量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五。

在商业推广方面,亿华通基于“点线面”逻辑,从北京、张家口、上海、郑州、成都等氢产业链较为成熟的城市为起点,进入这些重点城市后,再逐步向周边拓展。目前亿华通与国内30多家整车企业合作,共同发布了121款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的3000辆汽车在23个城市持续运营,安全运行里程超过1亿公里,安全运行时间超过230万小时,为行业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产业看好前景无限

正如张国强所言,氢燃料电池及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正不断增加。

按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万辆。按照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在2020年-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有望达到万亿元,2026-2035年,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

从新能源项目投资角度来看,氢能投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据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高达9.2万亿元,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兴科技产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氢能投资总额超6800亿元,占比约为7.4%。

因此,对于亿华通在内的氢燃料电池企业而言,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数据显示,亿华通成立至今已完成十多轮融资。投资机构认为,基于对新能源行业的持续看好,亿华通在行业中龙头地位明显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背景下,其除了先发优势以及技术、产品、市占率、区域布局等长处之外,还具备了诸多隐形优势。

在张国强看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从政府主导的技术探索、示范运营阶段发展至商业化初期阶段。行业面临的成本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行业内广泛关注的成本过高问题,张国强认为,得益于核心技术突破,燃料电池发动机从原材料到系统实现快速提质降价。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多数都是二次材料和有机材料,这些材料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增多,产量上升,成本呈大幅下降趋势,且不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按照行业机构预测,当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至10万辆时,发动机成本可降至1000元/千瓦,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内燃机价格水平;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保有量可达到100万辆,发动机成本可降至200元/千瓦。”他说。

而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张国强再次提到因地制宜搭建生态的思路。作为新兴行业,氢能产业链条较长,为了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解决终端用户关心的成本、便利性等问题,因地制宜、搭建生态是关键。近年来,亿华通与30多家整车厂、3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协同推进行业发展。借助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群政策,与全国各地行业伙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发展氢能产业。亿华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利用当地风光资源发电,建设制氢厂,解决氢源供给问题。同时联合当地产业上下游建设加氢站,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对全市交通体系进行置换,建设完善的产业生态。该模式产业链参与方均能获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氢能产业生态发展模式。

如今,亿华通作为中国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之一,已经形成了涵盖原材料、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电联供、测试系统等在内的纵向一体化产品体系。“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向氢能领域拓展布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低碳新生活。”张国强坦言,氢能将带动汽车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