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车展,外媒发出了这些惊叹……

发布日期:2023-05-08· 中国汽车报网 张冬梅 编辑:薛亚培
张冬梅 编辑:薛亚培

图片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车展或延期、或取消,或勉强举办但规模缩小。这种情况下,2023年上海车展的回归意义重大,众多外资及中国本土品牌的亮相,以及新能源车型数量之多,还有车展上的“内卷”之势引起了外媒的关注。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外媒如何看待本届上海车展?

■ 见证电动汽车大战    

在本届车展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展出的新款车型中,传统燃油车58款,新能源汽车76款,新能源汽车数量首次超过燃油车。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各大车企在上海车展上争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纽约时报》记者在车展上留意到,展示蔚来、小鹏、极氪和其他中国车企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大厅里挤满了参观者,而在附近的一个外国品牌燃油车展区,人流稀少。该媒体称,本届上海车展主题鲜明,电动汽车已经站稳脚跟,而中国车企在该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

瑞士《一瞥报》报道称:“在上海,我们参观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车展,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变得越来越好,令外国竞争者黯然失色。中国对电动汽车的投入超出很多人预期。在参观各品牌展台时,我们几乎看不到燃油车。在极氪、上汽荣威、上汽名爵、哈弗或蔚来的展台上,对汽车未来的展望是纯电动的。”

美联社也报道称,中国市场是如此巨大,以至于那些以轰鸣发动机为卖点的品牌也在拥抱电动汽车。例如,以使用高性能法拉利发动机而闻名的玛莎拉蒂携首款纯电SUV——全新格雷嘉纯电SUV登陆上海车展,全新GranTurismo纯电跑车也同时亮相。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今年将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翻一番,并称,中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新兴造车企业也不可小觑。

■ 中国品牌受关注度高    

本届车展上,中国品牌占据了绝对的C位,受关注度之高令外媒也感到有些意外。

《美国汽车新闻》指出,即便是宾利、兰博基尼或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可能也无法与高合、广汽埃安或小鹏等年轻的中国品牌竞争,比亚迪仰望的展台甚至因为人多而不得不限流。

据了解,此次车展,无论是外商、外媒还是海外车企高管都来了不少,且都爱往中国汽车品牌展台扎堆,例如比亚迪、长城等展区。其中,比亚迪仰望和兰博基尼、保时捷、宾利等豪车品牌位于同一个展馆,人潮拥挤,就连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法拉利的高管们也来参观。

《欧洲汽车新闻》以《上海车展五款中国明星车型》为题,特意介绍了5款有代表性的中国品牌车型,分别是:奇瑞iCar 03、蔚来ES6、比亚迪宋L概念车、广汽埃安Hyper GT、广汽传祺氢能概念车SPACE。

图片

该媒体还表示:“上海车展让人大开眼界,众多中国品牌都在寻求满足当地对于新型高科技车型的渴望。激烈的竞争和日趋成熟的本土电池供应链,也推动价格走向薄利多销。目前消费者是王道,这给品牌带来了财务问题。车展上并非所有新车型都是纯电动的,具有长续航里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很常见。”瑞士《一瞥报》则关注到了中国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举措,其指出:“中国车的内饰质量如今也不错,而当涉及辅助驾驶、巨大的触摸屏及其他电子创新技术时,中国车企都不会怠慢。打开车门我们发现,很多车配备面部识别、激光传感器、按摩椅和创新照明技术。驾驶舱内有大屏幕,可以手势和语音控制,当然少不了人工智能。”

■ 跨国车企迎战本土对手    

除了中国本土品牌外,跨国车企也纷纷以高规格阵容参展,包括大众集团掌门人奥博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等悉数到场,而国际一线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采埃孚、佛瑞亚等也悉数参展。

路透社报道称:“包括丰田、大众集团在内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以及电动化产品登上上海车展的舞台,以押注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竞争谋求回归。不过,在过去一年中,市场形势急剧转向,不再有利于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老牌外国品牌。过去一年,随着中国市场转向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丰田和大众集团在中国平价车市场所占份额都有所下滑。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丰田和大众品牌,标志着这种逆转。”

路透社还指出:“中国车企高管们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游戏节奏加快,降价压力越来越大。大众集团表示,到2026年,将再推出10款电动汽车,并将新车开发时间缩短近40%,以跟上发展更快的中国竞争对手的步伐。”

美联社也关注到这个现象,称:“在中国这个电动汽车最大也最拥挤的市场,各家车企正争相推出更快、更豪华、卖点更多的电动汽车。中国已投入大量补贴以便在这个新兴行业获得领先地位。那些知名国际品牌正面临来自本土对手的激烈竞争。”

图片

瑞士《一瞥报》则指出:“在欧美,车型周期一般为7年,而中国品牌行动更快、更大胆。中国客户想要用尽可能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 车企“卷”成本,“卷”设计    

就在上海车展之前,以特斯拉降价为导火索,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但这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销量“暴涨”,反而令不少车企疲惫不堪,并引发车企“降本”风潮。

《欧洲汽车新闻》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希望上海车展能给特斯拉引发的汽车降价潮“降温”。其报道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车企高管表示,所有车企都在供应商层面大幅削减成本。

该媒体还关注到:“在重要的领域,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随着中型轿车和SUV的激烈竞争,迫使汽车制造商除了保持低成本外,还要通过设计和规格来使得汽车更有辨识度。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吸引潜在客户,特斯拉Model 3的竞争对手埃安Hyper GT加入了剪刀门,而高合HiPhi Y 后车门采用分段式开启方式。”

■ 聚焦中国电动汽车出海    

近年来,不少中国车企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发达地区,尤其是欧洲市场。

瑞士《一瞥报》指出:“中国车企不仅在本土对欧洲竞争者施加巨大压力,在欧洲市场上也是如此。吉利、长城、蔚来等中国车企一直关注欧洲市场。那些看起来很迷人的东西更有可能被视为对欧洲车企的威胁。”

在车展现场,不少外国高管似乎关注到了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可能将对其他市场带来的冲击。

路透社记者在车展上采访了佛吉亚CEO柯瑞达,后者表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欧洲的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是一条“坦途”,“我认为对中国消费者有吸引力的汽车,对欧洲消费者也会有吸引力”。

图片

柯瑞达透露,他在上海会见了20多家中国车企的老总,许多公司正在寻求向欧洲出口。柯瑞达称,由于他们“巨大的竞争优势”,他预计中国车企有望在欧洲每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相当于去年欧洲车市销量的8%。

“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车展上推出了海鸥,这款车的起售价刚刚超过1.1万美元,约为目前欧洲市场上大多数电动汽车价格的1/4,震惊了分析师和竞争对手。”路透社称,“上海车展和海鸥凸显了一种新的动向:中国车企目前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电动汽车在价格和技术上具有竞争力。高管和分析师们认为,更多的电动汽车将流向欧洲、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市场,对老牌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

图片

路透社还指出一个现象:“老牌汽车制造商正在利用中国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从中国出口汽车。例如,宝马从中国向东南亚和欧洲出口iX3,雷诺旗下达契亚从中国向欧洲出口一款与比亚迪海鸥类似的入门级掀背车——Spring EV。去年在中国,达契亚是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电动汽车出口商。”

策划:薛亚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