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周林:自主品牌崛起必须打赢三大核心战役

发布日期:2023-06-28· 中国汽车报网 武新苗 编辑:薛亚培
武新苗 编辑:薛亚培

经过70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从国内市场来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自主品牌份额再创新高,达到了47%,预计今年将突破50%,正式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历史性超越。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70年,赛力斯可以说既是汽车行业的“老兵”,又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名“新兵”,在此谈三点感受:

第一,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自主品牌站在了全球汽车舞台的中央,并开始引领全球汽车业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为自主品牌创造的3个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引导与支持,其次是自主品牌企业的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把握住了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的创新机遇。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产品的定价权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话语权已经从跨国品牌逐步转移到自主品牌手中。最后是中国用户开放的消费理念,乐于接纳新事物以及对自主品牌的大力支持,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是自主品牌崛起的驱动力量。但迈入新时代,自主品牌也必将迎来更严苛的挑战,比如全球化品牌影响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未来想要全面崛起成为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必须打好产品智能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三场核心战役,这三场战役将是决定中国品牌未来命运的战略之战。

产品智能化是入场之战,品牌高端化是决胜之战,市场全球化是终局之战。产品智能化是自主品牌坐上牌桌的入场券,是重新定义新能源主战场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高端化是决定自主品牌战略走势的胜负手,品牌不向上,自主品牌只能是大而不强,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就是要向高端化进发,自主品牌崛起的关键就是实现中高端的突破;市场全球化是自主品牌从崛起走向壮大的必经之路,要减少“内卷”、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只有以中国市场为起点、向全球扩张,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其中,坚持软件定义汽车、坚定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打赢三场核心战役最重要的“锚”。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团大战”的“内卷”当中,市场瞬息万变,这样的行业态势下,我们必须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坚持推进服务理念的迭代升级,把软件定义汽车作为服务用户的有力工具,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常用常新。

同时,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崛起要靠开放合作、共创共赢。靠企业自己单打独斗没有出路,没有一个企业能同时具备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面最领先的核心能力。只有开放合作、深度融合,包括整车与整车企业的融合、整车与产业链的合作,充分发挥长板效应,整车企业强、产业链需要更强,才能打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产品,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在软件定义汽车和开放合作方面,赛力斯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创新,构建了智能车控、智能电控、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5大核心功能域,为用户打造舒适便捷、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与华为的合作是我们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双方的合作开创了联合业务深度跨界融合的先河。合作一年多来,相继推出了AITO问界M5、问界M7两款车型。今年5月,我们迎来了AITO问界系列车型第10万辆下线,仅用15个月就刷新了行业纪录。今年第四季度,我们还将推出售价超过50万元的全新旗舰车型,以后每年会推出1~2款全新产品,这也是双方高效合作的有力见证。

第三,对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我们认为,整个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家企业需要守住自家门,讲诚信、讲底线、讲规则;敬畏质量、敬畏生命、敬畏用户、敬畏资本,恶性竞争不可取。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碎片化、片面化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刻意引导和放大,产生的负面效应会误导消费者。因此,我们呼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加强政策引导,为行业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健康清朗的社会舆论环境,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生态。

责编:万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