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张伟: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全球汽车格局的五大挑战与四大贸易方向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主办,中国汽车报承办,中国能源报协办的“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在9月19日举行的“高层论坛01:‘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机遇与使命”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伟发表了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挑战全球汽车格局”的演讲。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伟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挑战全球汽车格局”。我用了“挑战全球市场格局”,而不是“应对挑战”,为什么要这样说?
当下,国际贸易正在发生巨变。长期以来,汽车都被视为工业强国的一个标志,现在的世界工业强国——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汽车工业强国。按照我们的统计,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在今年将会达到全球第一,未来潜力相当大。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40年的漫长历程,代表着全球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代表着新能源汽车的最高水平。我们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那么,走到世界前列,就要挑战原有格局、原有标准、原有布局。
这是我今天谈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挑战什么?全球贸易格局现在发生了哪些巨变?新能源汽车的贸易方向是什么?
先给大家汇报第一个问题。全球贸易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我们要挑战5个方面的内容。
挑战全球外贸结构。根据7月份商品进出口贸易的表格,有三个信息非常关键:7月全球进出口下行,出口下滑5%,进口下滑7.6%;跌幅最大的前三名,台湾地区下滑2%,韩国下滑16.6%,美国下滑15.4%;增长最快的是俄罗斯,增长了36.5%。
现在我国汽车第一出口目的国是俄罗斯,7月我国对美国市场出口下滑23%,8月这个数字继续下滑至9.5%,比7月收窄13个百分点。8月整个进出口仍然是负增长态势,环比比7月要好一些。我们现在要挑战这个下滑趋势,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外贸不至于随大势下滑?用什么办法、什么样的新产品促进增长?
挑战贸易方式。在1~7月进出口贸易产品的增值表中,有几个信息也相当关键:一般贸易下滑是4.5%,来料加工、进料加工都大幅减少,加工贸易这个指标下落得太快;7月单月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全部下降了20%以上,这种情况在8月还在恶化。加工贸易是我国进出口主力。我们提升制造业的水平,也全部是在加工贸易这个基础上来完成的。这一块如果继续恶化下去,我们就必须寻找新的贸易方式去替代它。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去替代已有的加工贸易严重下滑的情况。
挑战产业升级。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是99万辆,到2022年这一数字是332万辆。今年1~4月出口形势更加理想,到今年年底出口量预计能达到400万辆。在产业升级当中,主要是新三样代替了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是老三样,电动汽车、离子电池和太阳锂电池是新三样。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拉动了我国机电产业的出口。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业出口额是6.6万亿,占出口总值的58%,这个增势非常好。同时我们产业调整以后,出现附加值增高、产业链的融合以及创新因素的增加,这使产品升级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升级,有了更雄厚的现代化基础。
挑战游戏规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40年,一直伴随着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碳壁垒。现在欧盟又发布了令人惊世骇俗的言论,面对这样的一种形势,我们怎样看待也是一个焦点。我个人认为,要实事求是分析这一言论。首先在2022年底,我们政府的补贴、财政的补贴已经实现,从2018年开始财政补贴、资金补贴已经开始下降,现在所谓纠结的无非就是政策上还留了一些尾巴,包括土地、贷款等这些层面,这是基本现实。我个人认为,要搞清楚WTO规则,WTO现在的规则是支持在环保领域进行补贴。我们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算不算环保领域的产品,这是WTO说了算,不是欧洲哪一个国家说了算,也不是美国人说了算。我们现在是在挑战他们的规则,他们的话语权在缩小,他们的规则我们要进行修改。当然,他们的规则确实是双重标准,欧洲很多电动汽车也是有补贴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去迎战挑战。我们不要从政府的角度去解释、解读、对抗,我们一定要从行业的角度、汽车本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挑战美元量化宽松地位。这是在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今年5月~8月进出口额是2万亿,减少了15.4%,直接推动GDP增长0.3%。我们过剩的产能需要通过出口来实现循环,进口主要是对国内需求要发生变化。进出口对GDP的增长影响巨大。受到缺乏订单和进口零部件的影响,到8月,我国制造业已经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低速发展。为什么说我们在挑战美元的地位?一直以来,美国人在进口着中国廉价的商品,俄罗斯出口廉价石油进入欧洲,欧洲又生产出质量很高的工业品,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在印钞来购买中国廉价的生活用品和欧洲的工业用品,这样才能维持低通胀状态。这种低通胀状态使得其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2%~3%之间。现在,这样的结构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它要建立在大家互相信任和正常贸易的基础上。美国美元霸权的地位应该要结束了,因此我们要挑战这样的美元体系。
面对这么多的挑战,我们要寻求更加合适自己的道路去发展。那么,要讲到第二个问题:新能源汽车的贸易方向在哪里,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守住三个外贸新途径。从外贸的角度讲,东盟、俄罗斯、一带一路这三个外贸新途径,是我们要守住的外贸底盘。守住外贸底盘就要守住这三个底线。我国上半年对东盟的出口是增长15.3%,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增长34.3%,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50.9%,具体数量和增幅都比较大。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接近30万辆,俄罗斯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地,所以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这个底线不能破,破了这个底线,后面就要考虑用哪些东西来替代它,否则我们的外贸就会出大问题。
提高两个市场的控制能力。两个市场,一个是全球市场销售渠道,一个是全球市场品牌影响。我国有14亿人口,有巨大的市场,但也要看真正控制市场的能力,最好的企业在不在我们手里,有没有影响全球市场的品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品牌,但我们才刚刚起步。真正能够控制市场销售渠道的企业还是在几个工业强国手里。所以,我们在控制市场能力方面,必须要借助于数字经济、数字算力和算法来推动汽车双向融合。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我国低温充电技术仍然要爬坡,还需要攻关。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提升全球市场能力、控制销售能力寄托于我们的新算力、算法以及新科技生产力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外贸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聚焦汽车贸易方式的改变。首先还是要冲击欧美市场。全球进出口仍然是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三家鼎立。从2016年到2019年,欧洲贸易总量降低了12%,中国贸易总量增长了7.7%。我们的“蛋糕”主要来自欧洲,但现在欧洲的块订单已经流向了美国。今年年初有说法称,我国外贸订单流失了32%,其实没有这么多,因为有一部分转向了数字贸易,一部分转向了跨境电商,但欧洲订单真正的流失,确实流到了美国。我国出口下行这么严重,一带一路和东盟并没有起到替代作用,虽然他们增速很高。1~8月,我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减少了1581亿美元,占出口减少的103%,对东盟非洲、拉美国家出口下降了11.1%,减少169亿美元,再加上对俄罗斯出口高速增长63%,出口额增加718亿美元,这几块加起来也没有替代1581亿美元。欧洲和美国市场这两块市场我们要强行站住脚,要想尽一切办法与这两个市场挂钩,这才是大户。我预计,10年内,出口外贸领域格局都不会发生大变化,所以必须冲击欧美市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60%、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5%、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5%。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增长,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0%左右,这一数字,欧洲是20%、美国是50%。这几个指标充分显示了我们一定不能与美国和欧洲市场脱钩,一定要粘在一起。至于如何发展,企业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国的企业家的创造性很强。再就是产业升级。我这里说的产业升级,主要是加工贸易。我们现在正在从代工制造向自主品牌过渡。另外,新能源汽车一定要走出去。今天在现场,广汽冯兴亚总经理在刚才参观车展时说了一句话:我们这款汽车一定要走出去,不能仅仅限于我们国内的销售。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观点。我们现在已经有非常好的走出去的案例,都是很好的现象。
新业态新赛道商机无限。些新的商机主要表现在供应链体系上。供应链体系转型第一是清洁能源转型,我们必须的矿产资源大概是12种矿产资源,清洁能源转型必须的矿产资源是5种。这几种矿产资源按照排名,中国并不占优,所以我们在资源上无法占据制高点。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讲,我们应该尽早立法,抢占国际市场。第二是大数据。我国汽车与大数据的双向融合是走在前列的,在垂直领域、赋能领域一共23个。要到2025年真正登上智能化的新台阶,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以新的供应商、运营商、服务商这一中心的贸易方式,带来我们进出口贸易相当大的超越,特别是外观设计、性能配置、技术和产品输出,再有就是建立中国标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方案和模式也是服务贸易的内容。
现在我们特别是在跨境电商B2C环节,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过头来想一想,更多着眼于生活类的服务贸易、生产类的服务贸易,我们并不多。技术和产品输出,标准的输出,这是生产类的服务贸易。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生产性的服务贸易方式上的改变,用生产性的服务贸易方式的改变,弥补一部分现在的贸易方式。
我要讲的给大家汇报的就是这些内容。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速记整理:赵琼
速记审校:冯英杰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