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杜魁善:双碳背景下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3-09-19· 中国汽车报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主办,中国汽车报承办,中国能源报协办的“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在9月19日举行的“高层论坛02:“‘双碳’目标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产品总监杜魁善发表了题为《双碳背景下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演讲。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产品总监杜魁善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杜魁善,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汽车碳中和峰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双碳战略引领下,汽车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主要分四部分,一是新能源汽车的双碳背景;二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历程;三是市场实践探索;四是未来发展思考与展望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的双碳背景

我国70%的石油依赖于进口,石油运输极度依赖马六甲海峡,这使得石油安全不能一直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下,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要求比亚迪必须做新能源汽车。从汽车产品自身的角度来讲,运输车辆使用了70%的石油,造成10%的碳排放,汽车是显而易见的排放大户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被赋予了解决环境污染之上更高的战略任务,肩负降碳减排的使命。为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必须推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动力革命,带动能源消费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而实现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这是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此同时,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实现能源与交通的跨产业协同融合,让能源的使用更高效,进一步支持双碳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思考,加上比亚迪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我们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其次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进入汽车产业以来,比亚迪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既有的电池优势和汽车结合,推广电动汽车,所以我们在进入汽车产业之初就决定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初期面临三无的局面,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成熟没有配套的供应链也没有方便消费者使用的充电基础设施,直接推广纯电动汽车在当时看还十分困难。因此比亚迪选择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开始,进行垂直整合,通过自主构建的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加深自己对产业链上下游不同技术领域的理解。

其中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从矿产开发材料研究到电池包制造,再到电池的回收利用,构建起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体系,建立了全自动、高精度智能化的电池生产线。围绕产业链比亚迪积极布局创新链,建立了11大主要的研发机构,覆盖技术材料研究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各个领域,通过不同领域各层次的深入研究,为深入挖掘创新链,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起步探索期,比亚迪选择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搭建新能源汽车技术架构,达成了整车集成设计的能力。基于当时的国情和市场条件,比亚迪提出了EV和PHEV两条技术路线,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与技术突破,引导汽车市场逐步由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考虑到中国有2/3的家庭无车,大规模推广纯电动汽车的目标实现比较困难于是比亚迪提出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双路线并行。比亚迪从2004年开始研发混合动力车型,已在插电混动领域深耕18年,从1.0、2.0到现在4.0,并拓展出高性能的4.0电驱的542技术满足消费者对整车性能的不同的需求。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自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开始电动汽车研发起,比亚迪攻克了动力电池、电池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比亚迪在三电系统进一步的集成创新,推出电驱动三合一,实现三电系统的平台化、系列化产品矩阵,有利支撑纯电动汽车快速迭代开发。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普及,行业也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实现电动车的大规模推广,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和需求推动,持续改善电动车的使用体验,以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从能用向好用的方向转变。

为此,比亚迪把安全作为最基础的性能,研发出无模组刀片电池,解决了能量密度与安全的难题;在整车方面,比亚迪研发车身电池一体化,解决了电池高安全和长续航的矛盾此外,比亚迪还打破电池驱动总成热管理系统,搭建多热源一体化热泵空调,通过热泵将各个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整车热量综合利用,提升系统热效率,从而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环境适应性。

在动力系统方面,比亚迪尝试动力系统进一步集成,研发高性能的电机控制器,在零部件层级,实现效率的最优设计,在单个零部件设计的同时,将电机动集成到一起降低能量的损耗。

众所周知,充电是影响电动汽车使用体验的重要一环,为此比亚迪也提出电驱动系统功率器件和复用电机绕组,构建新的技术路线,发明了驱动电机充电一体化拓扑结构,突破了高电压在低电压充电快速补能的难题,实现了充电协同的协同提升。

目前,基于高性能刀片电池,比亚迪打造了全新的e平台3.0,将电动汽车的技术平台提升到新的高度,给用户带来全场景的高效体验。同时在插电混动方面,比亚迪在2004年开始就研发混合动力车型,至今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DM4.0,是以电为主的插电式混合电力车型,可油可电,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可以达到3.8L,操控性方面又优于燃油车,做到与同级燃油车同等价位,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基于比亚迪长期的技术积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走向市场

再次是比亚迪技术思想和新能源市场探索

在市场探索上,比亚迪通过在三个方面进行来实现汽车排放:第一是城市公交电动化,第二是专用车辆电动化,第三是私家车的电动化通过分布有效的推广,最终实现能源使用端的汽车清洁化

比如比亚迪研制中国首款纯电动乘用车E6、全球首台商业化运营纯电动大巴K9。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比亚迪可以为城市公交电动化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从3.5吨到32吨,包括城市产品、城市建筑等物流车辆,覆盖城市商品配送、城市建筑物流运输等全方位的诉求可提供专用车辆电动化全套产品解决方案;并且在私家车领域,比亚迪一直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纯电动满足家庭需求为主,插电式混动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经过长期的市场磨砺,比亚迪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力不断的提升,陆续推出了秦、唐、宋、元等产品,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运营足迹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400多个城市。

以上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历程和市场的探索,现在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属性来看,不仅是移动出行的工具的载体,同时也具备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移动终端和数字能源节点等多重属性,由汽车本身逐步延展至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升级为跨行业、多领域技术创新应用的综合载体

从动力系统技术特点来看,新能源汽车也适合参与电网、能源互动,未来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车的融合,也将对传统电网带来新的变革。

此外,通过交通运输工具的电动化,推动世界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引发未来可以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第四次工业革命。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全领域的推广步伐汽车产业不仅要完成使用环节的零碳排放,产业自身供应、生产等零碳上游建设也在加快,必将助力我国早日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

比亚迪也一直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共筑绿色梦想。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全部内容,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速记整理:姚会法

速记审校:冯英杰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