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领域加强污染排放监管 欧七按部就班

发布日期:2023-09-30· 中国汽车报网 万仁美 编辑:黄霞
万仁美 编辑:黄霞

记者参加9月21~22日在大连召开的第12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有汽车界人士告诉记者,机动车船污染防治越来越深入了,以前主要考虑传统燃油车的污染物防治,双碳背景下,既要防治传统的污染物排放,也要考虑碳排放的问题,这意味着不仅传统燃油车的污染排放受到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污染治理也纳入了议事日程。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仅在制造端要达标,在使用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徐洪磊透露,交通领域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不仅加强对传统汽车的监督,电动汽车也将纳入监管范围。欧洲催化器制造商协会AECC主席Dr.Dirk在会上介绍了欧七标准进展情况。

■交通领域加强污染排放监管

自从“双碳”目标提出后,交通领域就成为减污降碳的重要战场。徐洪磊列举了几个数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2017年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高,氮氧化物1064.88万吨,占全国59.65%,挥发性有机物239.16万吨,占全国23.51%。2019年,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11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0%左右。

徐洪磊说:“降碳成为交通领域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信心实现‘双碳’目标。”据介绍,交通运输规划院建立了模型,充分考虑相关国家战略规划,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政策目标和技术发展潜力,构建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模拟不同减排措施力度下的碳排放趋势。综合判断,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前后达峰可能性较大,强化情景下,2060年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有望降为目前排放量的20%。

徐洪磊强调,无是污染物排放还是碳排放,机动车都是主要来源,未来也是减排的重点领域,从现有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机动车减排的潜力最大,未来有望实现机动车领域的零排放。

交通领域将从五个方面加强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据介绍,在以前提出的公转铁、公转水基础上,客运领域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即公转铁和空转铁,通过智慧交通技术提升运输的效率。完善公交服务的水平来提升绿色出行的水平;对现有的存量燃油车提升能效来推进升级;用低碳的装备进行替代;绿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爬坡期,我国采取了鼓励政策,中央和地方补贴促进了电动汽车、插电式汽车等多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28%,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电动汽车的碳排放并不低,在新的政策制定中,电动汽车的碳排放也将纳入考核范围。据透露,电动汽车二氧化碳当量折算办法正在制定中。

■欧七按部就班立法实施

传言国七立项的时候,欧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11月10日发布了欧七提案,目前正在进行两个并行的过程,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讨论和决定欧七的普通立法程序。

据Dr.Dirk介绍,在下式立法前,欧盟委员会对欧七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2023年10月12日对ENVI(第六版)投票,预计将于2023年11月9日举行全体投票。

5月26日发表的ENVI报告草案有几个显著的不同,欧6轻型车试验条件的变化,对货车的更高的限制和更高的功率-质量比阈值、中性燃料等。

欧七的实施时间根据车辆类型不同有所区分,轻型车和货车为2025年7月1日,卡车和公共汽车为2027年7月1日。RDE测试距离,在0℃~35℃条件下,轻型车和货车为0~700米,卡车和公共汽车在-7℃~35℃条件下为0~1600米。

欧七对扩展RDE也进行了规定,轻型车和货车在-10℃~0°C或35°C ~45°C时,测试距离为700~1800米,卡车和公共汽车在-10℃~-7°C或35°C~45°C,测试距离为1600~1800米。

轻型车和货车的全生命周期为16万公里或8年,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分为二种,一类为30万公里或8年,二类为70万公里或15年。附加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轻型车和货车为200万公里或者10年,卡车和公共汽车分别为37.5万公里和87.5万公里。

Dr.Dirk说,AECC呼吁迅速采用欧七标准,在2024年欧盟选举之前最终确定欧七标准是实现快速实施的关键。

■双闭环管理是亮点

自从实施排放标准检测以来,“黄牛”就没有断绝过,屡禁不止,检测站配合“黄牛”造假的事也有发生。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政策不能得到贯彻实施,将会削弱政策的效果,如何根治呢?在第12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上,甘肃省机动车环保检测行业协会会长张玉泉分享的经验,让大家眼前一亮。

甘肃省的双闭环模式是安检、环检联合起来进行监管,安检与环检都要闭环才能通过检测。据介绍,新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由检验机构向市级部门上传实时检测数据,即检测过程数据,以及检测结果数据,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服务器判定上传的数据是否合格。所有的合格数据通过单向传输到公安交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打开端口,验证的不再是一张纸质报告,而是验证所有检测过程的数据。“这套管理系统实现了环检数据电子化联网核查功能,上线检测的车100%接受检测。”张玉泉说。

张玉泉说,以前各个检测部门独立运行,很难判断检测真伪,并且举例说,2020年发现,310多万的年检、安检上传数据,联网平台只收到了200多万条,但是,双闭环后,很快发现检测的漏洞。双闭环管理后,I/M制度闭环管理也顺利推行起来。

张玉泉在演讲中最后说,依托双闭环管理,甘肃将做大做强移动源污染防治产业链,努力做好机动车挂牌、保险、保养、维修、检测、尾气治理、加油、加电、耗材、配件、交通、金融、置换、出口、报废、二手车交易全产业链一站式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