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耕耘一甲子 笃行共筑汽车强国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60年

发布日期:2023-10-30·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施芸芸 编辑:陈伟
记者:施芸芸 编辑:陈伟

编前:今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简称“中汽学会”)迎来60岁生日。回望过去,中汽学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激情、专业、服务、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创造性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战略研究、协同创新、标准建设等工作,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汽学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新一届班子的持续努力下,中汽学会将勇挑复兴重担,踔厉奋发前行,为实现汽车强国梦想贡献更大的力量。

六十载砥砺追梦,六十载笃志前行。从1963年成立至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简称“中汽学会”)走过了极为不平凡又硕果累累的60年,它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成长、共同壮大,在起步期筚路蓝缕、矢志不渝,于开拓时奋楫争先、蓄势聚能。

10月25日,在中汽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作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中的优秀代表,中汽学会成立60年来始终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在践行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育、促进学术交流、支撑战略决策、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他希望学会能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汽车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更为有效的决策咨询、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

回首:幼苗破土 攻坚克难

1963年,第一届全国汽车年会暨中国机械工业学会汽车学会(中汽学会前身)成立大会在长春举行,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那时的学会和中国汽车工业一样,几乎是从零起步,在风雨中蹒跚前行。

正如中汽学会名誉理事长、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在年会上所说,60年间,中汽学会伴随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宣传新观念的重要力量和增进国际汽车行业交流的重要桥梁,中汽学会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贡献者。

“那个时候,我国汽车1年产量才20多万辆,到198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中汽学会正式开始运行。”万钢提出,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汽车工作者接续奋斗,逐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了科技历史的跨越,培育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新优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断地向汽车强国目标大步迈进。

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中汽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深有感触道:“学会的发展与中国汽车工业是同步的,在60年的峥嵘岁月里,中汽学会始终顺应产业发展,呼应着中国汽车业最重要的科技创新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等战略性任务,不断前行。”

当下:春华秋实 砥砺奋进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经过了一个甲子的开拓奋进、睿智求索,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中汽学会学术引领力显著增强、战略支撑力全面提升、文化传播力不断强化、国际影响力逐步凸显,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科技社团发展之路。

多年来,中汽学会搭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出以中汽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为牵引、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为标杆、系列专题领域会议为基础的高端化学术会议品牌矩阵。万钢特别提到,上个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走出国门,在德国慕尼黑车展期间成功举办了IAA专场论坛,获得了热烈反响。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已成为全球汽车领域政产学研各界深入交流、凝聚发展共识、明确行动路径、增进互信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全球汽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为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中汽学会先后发起成立“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商用车碳中和协同创新平台”等产学研创新共同体,同时持续推进原创性、引领性团体标准体系建设,中汽学会目前累计发布的现行有效标准达287项,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学会还在1990年设立了中汽学会科学技术奖。30余年间,中汽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各类奖项1704项,表彰各类人才181人,对于引导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激发汽车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中汽学会开展了运动赛事、科普期刊等多形式的科普交流活动,搭建产业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交流平台,构筑了有温度的“汽车科技工作者之家”。

展望:振翅高飞 勇毅前行

60年,是一道历史印迹的长度,记录着中汽学会风雨兼程,开拓奋进,稳健发展的速度;60年,同样是一个奋进坐标的维度,承载着学会勇担重担,再启新程,转型发展的高度。

“我们要看到,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在汽车产业尤其突出。我们要发挥世界汽车大国的技术、市场、供应链优势,为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做出贡献。”万钢给学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坚持学术引领,构筑汽车科技交流合作的新高地;第二,突出科技特色,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第三,加强体系建设,推动汽车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第四,完善生态建设,加快学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惟其奋斗,方显珍贵。“展望未来,中汽学会将持续发挥好作为行业组织、科技社团、学术机构的独特作用,牢牢牵住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牛鼻子,与汽车产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为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实现汽车科技自强激励,加速建成汽车强国而做出更大的努力。”李骏表示,衷心希望学会进一步发挥科技社团职能作用,以前瞻创新战略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从而助力汽车强国梦想更快实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