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姚金健:针对新能源重卡调高49吨载重限制

发布日期:2024-03-07· 中国汽车报网 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我是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今年全国两会比较关注的还是新能源这一块,希望在两会期间能够提出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对产业形成连贯性的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自身工作和调研出发,他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有关储能产业发展、新能源重卡发展的两大建议。

新型储能发展要聚合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姚金健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化学储能产业,已经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不过,若想进一步扩大优势、巩固领先地位,仍然面临三大难点。

第一,标准创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标准创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利于储能产业出口。”姚金健表示,当下我国新能源锂电池等储能产品正处于阶段性饱和的状态,国内相关企业数量已达数千家,若想缓解产能过剩状况,就必须向外走,而标准的不完善恰恰限制了储能产业出口。

第二,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系统集成、安全防护等领域仍然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待突破。

第三,新型储能产业链尚不完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据姚金健介绍,目前我国相关企业正在就卡脖子领域加快本土化研究,但部分高、精、尖零部件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对整个产业自主可控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对此,姚金健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由政府牵头,整合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检测检验机构等资源,尽快形成一整套国内的电化学储能标准。并率先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标准互认机制,再逐步延伸扩展,实现中国标准变国际标准,助力电化学储能产品出口。

二是国家投入专项研发基金,积极开展储能产业前瞻性研究,保证技术领先优势。

三是在政府带动下,由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运作,加强储能产业链协同发展,尽快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新能源重卡需新标准

“当前我国新能源重卡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集中在家用车上。”除却新型储能,姚金健在调研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重卡上的关注度仍然较低。然而,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恰恰是油耗和使用频率高、污染排放量大的主体。因此,加快实现新能源重卡的普及对于“双碳”目标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姚金健调研中发现,当前对重卡车型在高速公路上的载运重量要求,极大限制了新能源重卡的普及。根据2019年发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六轴及六轴以上汽车列车,其车货总质量不得超过49000千克。姚金健告诉记者,为保障续航里程,新能源重卡往往要负载具备一定重量的电池,使得其自重超过燃油重卡。在续航里程一致的情况下,新能源重卡载运重量要低于燃油重卡,这就导致新能源重卡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无法调动企业选择新能源重卡的积极性。

“我对高速公路的桥梁载重等方面也进行了调研,实际上高速公路的载重量是可以提升的。目前,在高速公路上,一些特殊挂车能够达到100吨。那是不是也可以针对新能源重卡调高49吨这个限制?”姚金健称,想要加快新能源重卡的普及,调动积极性,就必须考虑到新能源重卡的特殊性,专门为其放宽载重限制。

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聚焦新能源产业,姚金健认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

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在国际层面互认互通,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产品出口。

三是加强新能源人才培养。高校、科研院所要和企业建立起人才培养的桥梁,实现新能源人才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不断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编辑:薛亚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