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缺乏,低端过剩 国产汽车芯片要向上“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占比已超50%,汽车智能化持续稳步推进。不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指出,车规级芯片、全栈式软件操作系统等短板、弱项仍未得到解决,我国汽车强国建设之路依旧漫长。在7月13日举办的“汽车芯片高质量发展,巩固智能网联新优势”主题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汽车芯片这一“卡脖子”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使得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更多风险,建设较完备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对汽车数字化进程中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他看来,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存在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滞后,人才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接受度与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多重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共同努力,突破汽车芯片瓶颈。
“车规芯片目前自给率不到10%,存在结构性短缺,国产高端芯片缺乏,低端过剩。”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呼吁,做车规芯片要往高端走,必须要不断创新。在他看来,结构性短缺是问题,也是机遇,必须尽快建立对车规芯片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体系,推动我国车规芯片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王仕伟称,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从芯片短缺、整芯融合发展进入芯片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能源智能网联的下半场,提出了数据、算法、算力三个重要资料,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底座就是芯片。”他说。王仕伟强调,智能化下半场,产业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主要呈现品种数量增加、成本价值下探、技术复杂度提升、结构性短缺四大特点。就我国车规级芯片发展,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提速自主攻坚的步伐;二是协同培育产业生态;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完善全链路标准;五是强化政策保障。
此外,长城资本(长城汽车产业基金)上海区总经理贡玺直言,所谓“缺芯少魂”,不仅仅是芯片硬件的问题,还有软件国产化的问题。“很多芯片上车之后没有魂,在芯片硬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后,软件适配问题会立刻暴露出来。芯片国产化存在50%用Global、50%用Local的情况,但软件国产化只有0和1的区别。”贡玺称。
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总经理李成蹊也认为,除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相关工艺,软件生态所包括的操作、编程工具、应用数据库、工具链等内容才是构成芯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中国的智能汽车,中国“软”和中国“芯”缺一不可。她强调,芯片相关基础软硬件的全面国产化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要在产业链角度搭建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不被‘卡脖子’的正确做法不是单纯的独立自主,而是要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产品方面更具黏性、更值得被信赖,深度参与到全球产业生态建设之中。”李成蹊说。
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