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必须做好品牌建设
7月13日上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汽车品牌建设”主题论坛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全球化品牌建设的议题吸引人,更因为与会嘉宾的观点碰撞给大家带来的思考。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研究员李显君介绍,研究发现,战略预见、转型机制、核心技术、进化机制、核心模式、核心理念六大要素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而这六个要素每个要素下的机制有的不完全独立,比如演化机制、进化机制非常重要,怎么推进企业的进化?这里面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也对核心技术突破机制产生影响。而核心要素或第一要素,决定了其他五个要素的形式和内容。“技术品牌+产品品牌+思想品牌+资本品牌等于企业完整的品牌,希望大家要走向诗和远方,增加中国企业的软实力。你给人贡献思想,他才能认可你的品牌。”李显君说。
“中国汽车是越卷越强,越卷越好。”在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看来,技术越卷越强,产品越卷越好,服务也会越卷越好,“中国品牌的后劲很足,我相信未来几年,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汽车品牌肯定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才会真正成为世界级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则表示,面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内卷挑战,必须要看清楚内卷的本质。要坚持依法合规地竞争,从长计议,坚持打基础、练内功,坚持品质、服务与可持续发展,走出内卷的怪圈。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米梦冬看来,战略需要、产业必由、全球用户需求是中国汽车品牌要全球化发展的大三原因。但并非所有车企都适合出海,中国的用户价值就是全球的用户价值,只有结伴同行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坚持品牌长期建设,才能品牌共鸣;只有形成独特的差异化基因才能成为世界一流。
极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闫枫表示,如果要做新品牌,越贴近情感方向做的更多,才越有机会去生存。“因为功能性、大众性的产品现在没有机会再去做了,已经有比较大的企业把这块的产品和布局做的非常好了。我们只能做小众细分的品牌、小众细分的人群,做他们的独特情感需求,做好是有机会生存的。”他说,目前,大家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在不断提升,这说明中国品牌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品牌是企业的最终展现形式,但是绝对不是slogan、不是一句口号,而最终核心还是产品。
蔚来集团助理副总裁、品牌与传播负责人马麟提出,新能源汽车要发展需要技术、市场和供应链、人才、政策几大要素。而一个品牌的诞生,其使命、愿景、商业模式是由和用户的沟通方式来决定的。品牌一定是和商业模式息息相关的,不可能回避开商业模式单独来看品牌。“技术是蔚来的底色。”马麟如是说。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CEO暨凯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强调,建设品牌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全球化的汽车品牌要学习三方面内容:洞察+智造,定义全新赛道;愿景+连结,打造独特优势;活跃+创意,加深品牌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