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要加快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多,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不仅面临更大压力,也备受瞩目,而更好地了解全球各汽车市场的需求是中国汽车走出去必须要做的功课。7月13日举行的“加快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上,意大利、法国等海外汽车市场的代表和有经验的企业代表,介绍了海外各细分市场的发展,畅谈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
长城国际副总经理张烁强调,中国车企走出去一定要做差异化精准布局,差异化竞争来自超前的布局和长期主义,这种长期主义是紧跟需求的。新能源一定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要从中找到自己擅长的路径,跟上用户和市场需求。在技术布局上,做好更全面的准备。做好产地当地化、经营本土化、品牌跨文化、供应链安全化,真正植根本地,实现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在塑造可持续品牌力上,要"布局大于经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根植最本质的品牌价值可持续,预留合理的利润空间,保证经营上的可持续。“中国汽车只有一个共同的名片,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一次机会,我们可以百花齐放、相互成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既可以为世界提供经济型的产品,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向上发展。” 张烁强调,“我们已然在战场,差异化、精准化的作战模式,一定会是作战打赢的关键利器,希望我们一起扛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大旗,必将于战场、奋斗于战场、荣耀于战场、成就于战场。”
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常务董事江麦珂(Gianmarco Giorda)介绍,作为欧盟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是意大利制造系统的引擎,意大利不仅在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也建立了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产业基础,有5000多家企业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工作,达到900亿欧元的体量。而且,意大利的汽车零部件50%是出口的,这说明意大利和全球很多整车厂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还有300多家意大利企业与中国有不错的商务合作,中国很多车企也在意大利设立了相关业务,这些都为中国车企到意大利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佛瑞亚集团亚洲战略与发展副总裁李京诚表示,从中长期角度看,法国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发生变化。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的趋同性、中法在全球范围内没有重大利益冲突,中法有很多互补性,这些为中法汽车领域的合作提供奠定了基础。同时,法国在汽车领域有较好的市场和产业基础,法国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支持,这为中国汽车产业到法国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温室气体效应和二氧化碳减排是欧盟立法一直关注的点,外国企业要在法国投资一定要关注产品的碳足迹。”李京诚介绍,以电池为例,对电池碳足迹的申报、分类标识、禁止销售碳足迹超标的电池、循环经济方面的原材料等方面都有要求,这些都要达标才行。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在绿色能源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中国车企在内的全球车企在法发展提供便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分会顾问刘彦戎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车轮企业走出去都是以企业个体的发展为主,主要还是面向欧美企业产业布局,随着我国整车出口规模的增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势必要求零部件企业跟随,做好整车企业的技术支撑。“这要求车轮企业做新的需求考虑,海外布局的时候适应整车出口,并合理布局,把国内管理经验带出去,而要摒弃不良风气,避免恶劣的国际影响。” 刘彦戎坦言,车轮产业在国内是产能过剩行业,国际化发展中一定要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企业和劳工厅厅长罗杰·托伦特表示,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和世界领先的汽车生产国。中国能够根据气候紧急情况的出现和颠覆性技术的涌现,调整生产模式,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全球市场,中国已经将挑战转化为繁荣和进步的机遇。中国企业在加泰罗尼亚设立子公司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已经成为在加泰罗尼亚设立子公司数量第三大的非欧洲国家。“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相信中国的工业和经济潜力,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 罗杰·托伦特表示,加泰罗尼亚位于欧洲南部,是西班牙的一部分,在西班牙和欧洲具有战略地位,拥有一流的国际陆路、航空和港口连接,强大的工业结构和著名的创新生态体系,是欧洲大陆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我们坚信加泰罗尼亚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寻找机构以及私人盟友开发任何商业和工业项目的理想之地。”他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加泰罗尼亚大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