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记人民日报社驻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第一书记孙德庚
以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
——记人民日报社驻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第一书记孙德庚
“孙书记来了之后,你们觉得哪里变化最大?”
路、灯、小学、产业基地、文化生活……9月5日,走进虞城县刘店乡张庄村询问,村民们如数家珍,谈着村里的变化,纷纷由衷点赞人民日报社驻张庄村第一书记孙德庚。
“驻村了,就得干出个样儿,‘驻’到村民心里。”孙德庚说。驻村三年多来,孙德庚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主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换的策略路径,在他的帮扶下,张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腰包也“鼓起来”了。该村先后获得省级“基层优秀党支部”“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卫生村”“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优环境、搭平台,让生活美起来
2021年,随着组织的一声“呼唤”,孙德庚义无反顾来到张庄村任“第一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情怀与初心。
“什么时候可以装路灯?”“我家门口的断头路能否打通……”驻村不到一个月,孙德庚的足迹就遍布全村,随着交流的深入,村民的诉求都被他一项项记在心里。
“乡村要振兴,只能使巧劲。”孙德庚通过多种途径,对张庄村进行“量体裁衣”,激活振兴“密码”,绘制张庄新景。
拿出10万元驻村经费,用于张庄小学校舍修缮和操场建设;协调资金新建、改造公厕;协调资金为每个自然村安装上直饮水机;协调相关单位修通“断头路”,动员发动村民修户路;协调河南省红十字会建成张庄村卫生站;协调资金在张庄村各街道安装了300余盏路灯……孙德庚竭尽全力争取各类项目落地,并协助张庄村协调资金一百多万元办实事。
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孙德庚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干部群众,发掘古白河文化,挖掘整理出了流传于古白河两岸一带的一百余篇民间故事,汇编成册。
利用虞城县“木兰之乡”资源优势,孙德庚组建了张庄村“木兰女子足球队”和“木兰女子排球队”。建造了“室外场地室内标准”的综合体育比赛场,搭建双侧四层看台。每周日下午,木兰女足队和木兰女排队在村综合体育场开展集中训练,由专业教练对队员们进行专业训练,截至目前,已经培训89场次,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2023年暑假期间,孙德庚牵头组织举办“科迪杯”张庄村第二届大学生乡村篮球赛,来自全国多所大学、涵盖17个乡镇168名虞城县籍大学生,组成13支代表队,为期6天比赛,设置了精神文明奖和道德风尚奖,加强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友谊,为虞城县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建党103周年之际,举办了庆“七一”颂党恩张庄村第三届乡村篮球赛,8支代表队16场次6天赛程,乡村体育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村民搭建了体育赛事平台,提供致富场景,农家乐、民宿雏形形成,探索出了“体育+”的融合发展之路。
此外,张庄村抓紧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提振榜样力量,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每年对优秀共产党员、好公婆、好媳妇、“十星卫生户”等进行表彰;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办“以孝治家大食堂”,为全村120名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餐饮,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订制生日蛋糕;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儿童乐园;成立张庄村豫剧团,每周二下午举行演出;成立张庄歌舞队,定期组织演出,组织夜间广场播放电影;举办农民书画展等。
强党建、夯基础,让人才聚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干部队伍对村里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驻村期间,孙德庚严格落实村委“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执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增强村委党支部引领发展能力……多措并举,建强堡垒,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张庄村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孙德庚组织召开“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兵心中,张庄村迎八一退役军人座谈会”、“张庄村党群代表共谋乡村发展座谈会”等,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创造乐业宜居的美丽乡村。
孙德庚还招募组建了67名成员的“张庄创新志愿者”团队,发展3名党员讲党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融合发展,大力扶持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乡村振兴赋新篇。
2021年11月以来,孙德庚多次联系虞城县科协、农村农业局等单位,把夜校开在张庄村村广场,培养村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勤劳致富能力,开展“强化技能培训、拓宽致富门路”培训,通过培训赋能,张庄村涌现一批致富能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民,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乡村治理的根基是群众。”孙德庚说,他组织村里的骨干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课程培训,并与村“两委”干部研讨制定了《虞城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张庄规划图(2022年--2035年)》。
引项目、育产业,让经济长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农民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驻村工作才有意义。面对张庄村产业发展当中的瓶颈,孙德庚及工作队时刻想着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农户稳定增收。
按照“优产业、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张庄村引进碧桂园苗木基地、仁德有机农场、兴旺面粉厂、方便面厂、手抓饼厂等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农户增收。
同时,为吸纳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张庄村流转土地600亩,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冷库及相关设备入股仁德生态园,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00人。
目前,张庄村建设有300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兴旺面粉厂、百福食品、铭润食品手抓饼厂,带动230人就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2023年12月,孙德庚又招引虞城县德升玻璃制品厂入驻张庄村,日生产玻璃杯达5000余只,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监测户、五保户、残疾户等10余人就业,带动帮扶效果良好。
“孙书记给村子带来了大变化,我们亲眼看着熟悉的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甜蜜。”村民张大爷说。
为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质效,拓宽优质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孙德庚带领团队走村入户、深入企业,认真挑选优质农副产品,将虞城县25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的优质农副产品汇集在一起,建成虞城县乡村振兴优质农副产品展厅,开设人民日报社驻村第一书记直播间,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虞城县优质农副产品,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凭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孙德庚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出彩河南人”2022年感动中原人物提名、“商丘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爱岗敬业“商丘好人”、虞城县“慈善公益大使”、虞城县“五一劳动奖章”、虞城县通令嘉奖并记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每当到村民家中走访,或是参加村里活动,村民主动靠近和我交谈,我知道,群众把我当亲人了,‘亲人’的认可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孙德庚说,未来,将继续把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精气神提振好、把村庄建设发展好,把张庄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村乡村。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商丘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