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戎彬:合资、独资与自主车企能在大时代中互惠共赢

发布日期:2024-11-04·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冬梅 整理 编辑:陈伟
记者:张冬梅 整理 编辑:陈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首过往,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广泛而又深入的合资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取得累累硕果;而由此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也为合资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合资合作,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浓墨重彩、至今已贯穿40年的重要篇章。

纵观中国汽车产业40年的合资历程,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汽车产业开启合资合作的大幕。1984年1月,北京吉普成立,开创中国汽车对外开放合作的先河。1984年10月,上海大众合资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国有了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现更名为“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一批合资车企相继成立,中国汽车工业积极与世界接轨。

第二阶段,合资合作进入黄金期,“市场换技术”全面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壮大。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汽车工业全球化滚滚而来,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进入井喷期,新一轮合资热潮再度涌现。

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014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汽车强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算作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1.0时代,如今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开始进入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反向合资、跨界合资的2.0时代。中外合资双方主动权逐步移位,由之前的“市场换技术”转为“技术换市场”,合资也由过去单向输入变成如今的双向奔赴。合资2.0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汽车产业与市场发展带来历史性的转折机遇。

过去40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在开放与融合中不断探索求新求变,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中国汽车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跃迁之路,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心持续向中国转移,同时也促进了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全球汽车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前进动力。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外车企也开启了合资合作的新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自主车企,都能在大时代、大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互通互融,互惠共赢。

(谢戎彬系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