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智能蔡建永:滑板底盘开启高效造车和批量定制化时代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演进,汽车底盘也逐渐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演变到智能底盘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则让滑板底盘成为近来各大车企、供应商的“新宠”。近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4)召开期间,宁德时代时代智能首席技术官蔡建永在接受《中国汽车报》专访时表示:“电动化时代给了电池企业进入底盘领域的发展机遇,滑板底盘将成为小批量场景化造车的最佳平台。”
01 滑板底盘赋能产业转型
作为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智能已成立近3年时间。谈及入局滑板底盘领域的初衷,蔡建永表示,作为一家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做滑板底盘依然与电池密切相关。“伴随电动化转型,行业一直在追求能量密度、成组效率的提升,从电芯到模组到Pack再到底盘,这中间实际上造成了很多(空间)的浪费。”蔡建永称,利用宁德时代CTC技术,可实现电芯到底盘的一部到位(一体化集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极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空间利用率。
所谓CTC技术,即将电芯直接集成到整车底盘上,无需经过模组和Pack两层“包装”。依托该技术,时代智能推出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即“滑板底盘”,以下简称“CIIC”)产品。作为可独立行驶的移动能量单元,滑板底盘承担了运动中心、能量中心、数据中心三大功能,在整体设计上以电池为中心,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从而使得底盘成组效率更高,轻松实现超千公里的续航。“比如一个B级车底盘上,利用滑板底盘可以装更多电池,到115度电,这是传统底盘所达不到的。”蔡建永举例称。据悉,一辆基于CIIC开发的B级车能耗小于11千瓦时/百公里,仅需5分钟即可增加超过200公里续航。
在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同时,蔡建永认为,滑板底盘还将成为RoboX的最佳底座。在他看来,到2026、2027年左右,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条件将更加成熟,中国有望在2030年占据全球产业的半壁江山。为确保Robotaxi、Robobus、RoboVan、Robo-Charger等多样化的RoboX产品对底盘全线控、全冗余的要求,并能够满足高阶智驾的快速迭代,滑板底盘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何是滑板底盘?蔡建永告诉记者,滑板底盘的本质是“内部集成+上下解耦+对外开放”。CIIC集成了电池、驱动、热管理、高压、低压、转向和制动等系统,以更好的集成带来更低成本、更轻重量、更大空间。在此基础上,CIIC实现了机械解耦、电子电气解耦、软件及属性解耦,支持多场景造车的同时,底盘、智能化、外壳的演进也能够相互独立、并行推进,极大提升开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可以助力客户18个月以内实现整车产品量产。“如果说福特生产线是汽车效率提升的第一步,丰田的精益生产是第二步,那么滑板底盘可能是第三步。”蔡建永说。
02 对外开放 共建产业生态
作为整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底盘无疑是车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此,近年来,特斯拉、大众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等不少车企也在加速滑板底盘的自研与应用。
就车企的“底盘灵魂论”,蔡建永认为:“纵观手机、电脑行业的发展,从模拟机到功能机再到智能机,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机,都是一个从私有到开放的过程,汽车产业也会进化到这一步。”在他看来,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汽车场景越来越丰富化,车企实则可以在拥有整车设计、用户智能体验、品牌、销售渠道和服务等优势的前提下,基于共享底盘,实现开发成本的降低、开发周期的缩短。
为推动滑板底盘对外开放,不久前,时代智能主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导的《一体化智能底盘概念、设计原则及标准化倡议》正式发布,首次对滑板底盘的概念和基本属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呼吁行业上下共同参与建立相关标准。蔡建永告诉记者:“标准化之后,任何厂家、任何合作伙伴都可以在这一底盘上做开发,产业生态才能更加繁荣。但达成共识的过程一定是艰难的,希望有更多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运营商可以加入进来,共建产业生态。”
据蔡建永介绍,当前时代智能滑板底盘仍以聚焦乘用车为主,现已实现中型(CIIC-M)平台量产。面向未来发展,蔡建永表示,时代智能将沿着两大方向继续探索。第一,在开发平台上,既要向大型车的大平台(CIIC-L)发展,也要向A级车、中小型车的小平台(CIIC-S)发展。根据规划,时代智能将以每年一个平台的速度开发B级车、C级车、D级车、A级车平台。第二,为发挥整车全生命周期价值,蔡建永表示,时代智能正探索如何打通滑板底盘和换电、增程、支持车网互动(V2G)等多样化场景的落地。
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