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竟然已经悄悄开始造车并计划年内上市,背后有何驱动力?
苹果“弃车”,索尼“造车”,一进一退,令人感到了产业变革的力量。
继在近日的2025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亮相后,索尼正拉上本田,对共创的AFEELA品牌电动汽车的生产加快市场化步伐。据称,这款近人民币70万元的电动汽车将在年内正式上市。
感到不解的是,索尼在电子产品市场玩得顺风顺水,干嘛要选择前途未卜的领域来跨界造车呢?
索尼新车如何
在一些近距离观察过这款AFEELA 1车型者看来,该车型的定位与特斯拉 Model S和Lucid Air等电动车类似,车型外观设计也有似曾相识、但又说不出在哪儿见过的感觉。
据称,索尼的计划是,新车将率先在美国上市,之后于2026年开始在日本交付。暂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之所以定在美国加州率先上市,是因为索尼了解到,该区域的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度较高。的确,加州也是众多自动驾驶企业测试集中的主要区域之一。而且,AFEELA 1 Origin和AFEELA 1 Signature两款配置车型的售价分别为8.99万美元和10.29万美元。换算一下,新车约合人民币66-73万元左右。
索尼之所以对造电动汽车信心满满,是其觉得产品可以融合索尼电子、娱乐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并结合本田在汽车工程和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来打造全新的品牌。的确,这一新品牌的电动汽车电子化程度较高,电子后视镜、激光雷达、LED灯、L2+智能辅助驾驶等这些都用上了,或许对于索尼来说已经尽其所能了,并且在美国和日本市场都是较为领先的电动汽车。但是,也有消费者提出,如果与一些中国电动汽车相比,索尼的这款电动汽车就很难说有多少“新东西”。
其实,按照索尼和本田的分工计划,索尼主要负责开发汽车软件和车内娱乐系统等,而本田则侧重于生产和销售。
独特优势加持
其实,索尼的跨界造车梦想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CES上,索尼发布了令人惊艳的VISION-S概念车,标志着这家电子巨头正式迈入了汽车行业的领域。两年后,索尼再次在CES上亮相VISION-S 02,并宣布将设立一个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索尼集团高管明确表示,未来索尼将把汽车的价值从简单的移动工具,转向一个更具娱乐性的载体。
而在此之前,人们只是在一些娱乐电子产品中认识索尼,从小小的Walkman到大彩电、大音响、降噪耳机、单反相机,以及游戏等……几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索尼堪称消费电子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与汽车几乎毫不沾边。
2025年,或是索尼圆造车之梦的一年,而且新车上的车载娱乐系统的整合能力不容小觑,包括TikTok(抖音海外版)、Amazon Music、Spotify等热门应用都能在车载系统中流畅运行。尽管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纷纷在智能化娱乐功能上展开竞争,但索尼的优势在于其游戏、音响和影视等领域具备独特的竞争力。
此前,跨界造车被看作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很多尝试者都没有成功。期间,既需要花费动辄数百亿元的资金,还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但是,随着近年来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物种。“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与传统的汽车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因此,索尼这类以数字化、智能化娱乐电子见长、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企业,也可以参与造车,从而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但是,除了智能化方面,要造真正的好车还是门槛不低,所以,索尼与造车经验丰富的本田合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跨界者两极分化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跨界造车者屡见不鲜,而且,结局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此前,苹果、戴森都曾一度宣布造车,尤其是苹果,其造车计划始于2014年,公司内部代号为Titan(泰坦)。最初,泰塔项目负责人为史蒂夫·扎德斯基,计划开发自动驾驶汽车。2015年底,扎德斯基离职,苹果前退休高管勃曼斯·菲尔德复出,暂停了整车开发,转向开发全自动驾驶软件。
2018年,前苹果Mac硬件工程副总裁道格·菲尔德,在特斯拉任职5年后,重回苹果负责泰坦,他再次把造整车作为团队首要任务。2021年,菲尔德离职,苹果造车项目又陷入停滞。同年,负责Apple Watch和健康软件的林奇接手泰坦,重新强调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苹果造车,期间连续四次换将,在硬件和软件战略之间来回摇摆。2024年,十年投资百亿美元的苹果造车项目宣布彻底停摆。
“这样的跨界造车,之所以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有很多因素。”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一方面,是苹果造车战略摇摆不定,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造车团队经历多轮裁员,无法形成真正的造车能力。另一方面,苹果不顾行业发展客观规律,总是希望能一步到位,一开始就瞄准最高的L5级别,要造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事实上显然做不到,即使是同在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较为领先的特斯拉,走的也是渐进式路线,先在量产车上搭载L2级,通过算法迭代改进,逐步升级。因此,激进多数情况下就意味着失败。
“索尼造车,有与本田的合作,基础良好。”曾欣认为,但这类合作既要注意有分工、有协调,否则责任不清遇事推诿就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在车型设计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设计,特斯拉是值得索尼学习的样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