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监管将至:国七加速!重卡“退四、治五、管六、推新”!
我国机动车尤其是重型货车将迎来更加严格的排放监管。
“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月24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许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最新信息。
01 “重要来源”到“首要来源” 移动源减排成大气污染治理新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此前更多使用“主要来源”、“重要来源”来描述移动源在污染物排放中的“贡献”,“首要来源”的表述并不多见。这背后,是“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
“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李天威分析说,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
另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11月发布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5年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重污染天数比率要控制在1%以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李天威认为,因为气象条件、气候形式等客观条件不利,完成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
正因如此,在1月14日的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强调,要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把移动源减排作为新的突破口,重点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02 国七排放标准加快制定
“从国际做法看,美国、欧盟都将移动源减排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李天威说,减污降碳协同已经成为各国移动源排放管理的共识。生态环境部接下来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而标准对减排发挥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因此首先是要“加快移动源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这意味着国七排放标准的制定将加速。据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国七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基本上也跟欧美接轨,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实现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同时,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完善在用车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排放检验设备验证方法和防作弊技术规定。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先后发布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绿色交通“十四五”规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为交通行业迈向零碳排放按下了加速键。其中,以柴油货车为载体的公路运输占据我国货运的主导地位,是交通行业减污降碳的主要阵地。国七排放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节能减排,对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此前也表示,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升对污染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每一次的标准提升过程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都有大幅下降。在他看来,为了进一步使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能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机动车国七排放标准实施势在必行。
不过,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姚春德指出,国七排放标准不仅升级了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检测项目与限值,还将提出制动系统和轮胎颗粒物排放检测要求,这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据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大柴工厂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介绍,国七排放标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实际道路排放、体现冷启动排放重要性,非常规污染物和替代燃料,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和车载监测系统技术,颗粒物的加强控制,包括轮胎、刹车片磨损等,温室气体排放协同管控。这些在之前的排放标准是几乎不考虑的。
贺泓建议,国七排放标准如何制定,除了行政主管部门以外,还要充分听取产业链,尤其是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建议,同时也要吸纳研究单位、协会等多方力量,进行深度交流、研讨。通过多方合作,对政策、路线、技术、经济等进行可行性深度整体分析,来保障“国七”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准确性、可实施性,同时,要体现中国特色,更加符合中国应用场景需求。
03 强化监管 推动产业向新向绿
生态环境部四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二项是,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李天威重点提到了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他解释了这一新策略:退四就是要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的货车,治五就是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管六就是要强化国六货车的智慧化监管,推新就是要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的替代应用。同时,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连续搞几年,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
三是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其中包括重点提高机场、港口、园区等新能源机械和内部车辆的新能源比例。四是持续推进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整体而言,排放标准的升级和监管的加严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与技术革新,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重卡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过去,我们的标准仅针对单车排放强度控制,现在要统筹考虑单车和总量,包括对生产企业进行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的考量。这类似美国环保局的‘CAFE政策’(美国油耗及排放评定标准),同时对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比如,氧化亚氮、车用空调的HFC等都制定相应的限制要求,倒逼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去平衡自己的整个产品线,把零排放车的权重加入其中,从而在总量上达到持续减排的目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丁焰表示。
姚春德分析,排放标准的提升将进一步加剧燃油车市场的萎缩,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国七标准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比国六更为苛刻,如果单独提升柴油机或后处理的技术水平,将很难满足下一阶段排放要求。不少车企会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车型。”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受限于国七排放标准的压力,部分相关企业会转型向新能源化靠拢,加速在新能源方面的研发和布局,同时排放监管更严格也将会在市场方面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面向未来趋严的法规标准和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趋绿’已成为车企增强品牌和产品竞争力的必要因素。”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在早前举办的中国蓝天观察论坛期间表示。
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