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未能阻挡欧盟汽车销量下滑态势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了2025年第一份销量成绩单。1月份,欧盟销售了831201辆汽车,同比下降2.6%。如果加上英国、冰岛、挪威等国家,欧洲的汽车销量为995271辆,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主要市场汽车销量出现了下降,其中法国为-6.2%、意大利为-5.8%,和德国的-2.8%。相反,西班牙的增长率为5.3%。
1月份,欧洲地区纯电动汽车(BEV)销量增长34%至124341辆,占据15%的市场份额;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注册量下降8.5%至61406辆;汽油车注册量大幅下降18.9%。其中,法国的降幅最大,暴跌28.2%,德国(-23.7%)、意大利(-17%)和西班牙(-11.1%)。上个月新车注册量为244763辆,汽油车市场份额从去年的35.4%同比下降至29.4%。同时,柴油车市场下降了27%。
距离欧盟加征关税过去了三个月,1月份的成绩单出现了“开门黑”。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可惜的是,市场销量显然给了欧盟的关税政策“一个耳光”。
欧盟经济疲软可以说是汽车市场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欧盟统计局1月30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经季节性调整,欧盟GDP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0.1%;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9%。欧盟经济表面上看似增长,然而,核心通胀率高达5.3%,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汽车消费信贷利率升至七年高位,为欧洲央行基准利率4.5%,导致不少消费者购车决策延迟。
有专家告诉记者,电动化是汽车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欧盟的汽车企业左右摇摆的态度对市场销量带来影响。欧盟是传统汽车生产集中地区,面对电动化的浪潮需要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会有阵痛,有些欧盟汽车企业舍不得放弃部分现有的利益,转型电动化还没有带来红利,这些因素导致欧盟不少汽车企业对于未来的技术方向摇摆不定。
尽管欧盟加征了关税,仍然抵挡不了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兴趣。中国出口欧盟的汽车不仅配置丰富,价格也有竞争优势。瑞银曾经发布拆解中国电动汽车报告,报告指出,与同级别竞品相比,比亚迪海豹的整体成本比特斯拉Model 3低15%,比大众汽车在欧洲生产的相似规格车型成本低35%。欧盟加征关税后进口电动车仍比本土车型便宜15%。
由于欧盟经济疲软,以及排放法规的因素,部分购买者选择二手车,分流了新车的消费者,导致新车销量有所下降。由于2024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欧盟二手车交易量达3500万辆,同比增长9%,价格仅为新车的45%。按照以往规律,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大量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二手车,目前,欧盟经济疲软,二手车交易大量分流首次购车需求。
欧盟的排放法规导致经销商必须尽快清理老款车型,这也给了消费者捡便宜的机会,同时分流了部分新车消费者。
共享汽车在欧盟同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共享汽车,而不是购买新车。BCG发布的数据显示,共享汽车用户突破5000万人,年轻群体人均年行驶里程下降40%,汽车保有量需求进入长期下行通道。
解决欧盟汽车销量下滑的难题,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经营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大量的资本从欧盟逃离,需要引起欧盟各国高度重视。资金逃离,生产不足,消费者疲软,购买力自然下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欧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欧盟汽车销量下滑是系统性危机,单纯加征关税如同“用创可贴治疗内出血”,需在产业政策、技术路线、能源结构等领域实施外科手术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