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盟”是否能成为拯救日产于水火的“良方”?

发布日期:2025-02-28·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正如一些商业谈判充满变数一样,围绕日产汽车的重组信息,如6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2月27日,先是有外媒报道,日产汽车正在准备更换首席执行官。但几个小时后,又有媒体报道,更换首席执行官没错,但现任日产汽车CEO内田诚有很大希望继续留任。

而继上次日产汽车正式拒绝与本田汽车合并重组之后,一直希望入股日产汽车的鸿海集团又提出了“四方联盟”方案,即鸿海、本田、日产及三菱四方组成合作联盟。那么,这一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四方联盟”是否能成为拯救日产于水火的“良方”呢?

联盟方案是否可行

来自《日经新闻》近日的报道称,鸿海集团已向本田汽车提出合作邀约,希望建立涵盖本田汽车、日产汽车及三菱汽车、鸿海集团在内的四方合作联盟,以在电动汽车开发领域建立联合研发机制,随后或将逐步过渡到资本层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电动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

据称,此举被看作是鸿海集团在日产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后,加速布局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举措。而在这背后,鸿海集团也正与雷诺集团就收购日产36%的股份进行磋商,如果成功,可能进一步影响四方合作联盟的格局。鸿海集团高层人士表示,鸿海正考虑通过入股日产的方式与日产进行合作,但无意推出自有汽车品牌,而是希望与车企联合设计和生产电动汽车。

此前的2月中旬,本田与日产持续数月的合并谈判宣告破裂,原因是双方在估值、控制权等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尽管如此,本田、日产和三菱预计仍将继续在电动汽车开发领域内进行技术合作。而鸿海集团在零部件制造及财务方面的实力,或将有助于这些日本车企应对行业的现实挑战。然而,一位本田高管对与鸿海合作的前景持谨慎态度,认为鸿海并非本田的首选合作伙伴,这为合作推进蒙上了一层阴影。

鸿海为何急于入股

现阶段,鸿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扩张并不顺利,其中包括对潜在客户的错误判断。鸿海希望通过与日本三大车企合作,目前的定位是代工生产,加上其已有的部分零部件供应业务,以实现其2025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份额的目标。

“一方面是鸿海急于入股日产,另一方面是日产汽车也正在努力应对财务挑战,不排除最终形成四方联盟或鸿海入股日产的可能,但这最终取决于相关利益方是否有这种意向。”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认为。

如今的日产,包括预计的净亏损和重大债务,压力巨大。目前,日产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和削减产能。据悉,日产汽车在美国和中国等关键市场的销售困境,降低了其盈利能力及其市场竞争力。

而最新的报道中提及,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与本田的合并谈判失败后,日产汽车3月份之内将宣布高层重组计划,但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可能会继续留任。

此前,曾有传闻称本田曾经放话,只要日产换掉内田诚,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或将继续进行。但内田诚表示,当然会考虑日产董事会的意见,但目前日产尚未走出困境的情况下不打算不负责任地辞职。

另有报道称,日产汽车或将于3月12日宣布管理层精简计划,预计内田诚不会辞职。在连续两个季度业绩惨淡,公司陷入更深危机后,内田诚的未来已成为外界猜测的焦点。

日产未来走向何方

而针对日产CEO内田诚究竟将“辞职”还是留任,日产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此前有报道称,鉴于日产业务表现不断下滑,且与竞争对手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日产正在考虑替换自2019年末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内田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日产的董事们正在了解潜在继任者对首席执行官职位的意向。此消息一出,日产汽车在东京证劵交易所的股价上涨了3.7%,表现优于日经指数0.4%的涨幅。

2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有内部消息称,如果内田诚离任,本田或将重启与日产的谈判,因为本田更愿意与一位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内部反对意见的日产首席执行官重新展开谈判。据悉,虽然内田诚打算留任至2026年,但在日产与本田的谈判失败后,内田诚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正在增加,甚至有传闻称,日产董事会成员和雷诺集团要求内田诚在未来几个月内辞职。

内田诚在宣布合并谈判终止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当前解决日产的困境是最紧迫的问题,完成这项工作之后,他可以辞职。但没有完成之前,不考虑辞职。

“首先要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企业的业务定位和未来规划、产品开发是首要问题,也可以评估下已有各种方案的利弊,而纠结于一些细节或许对于大局于事无补。”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森认为。

总体上看,对于日产和相关方面而言,未来的走向并不明朗,一切并未水落石出,尚需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