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廖昌永:汽车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核心价值观

发布日期:2025-03-07·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黄霞
赵建国 编辑:黄霞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发展的精神、灵魂以及命脉,文化自信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支撑,而汽车文化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设汽车文化,既要有爱党爱国和全球化的胸怀,也要有爱岗敬业的具体内容,还要兼收并蓄,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认为,文化建设与艺术创作的相通之处,或许就是扎根越深,绽放越美。他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建设汽车文化的深度思考。

■文化建设内涵深刻

“文化既要有传承,也要有时代特色。”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化创作和传播使者,廖昌永一直都在深刻思考有新时代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一定是扎根生活,行业文化也是要立足行业实际,体现行业发展的优秀‘基因’。”他打比方说,正如好的文化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作为创作者,要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再通过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作品要让百姓觉得亲切,让百姓觉得这就是身边发生的故事,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文化内涵,才会具有生命力。在他看来,汽车文化建设也是要坚持正确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中提炼高价值的元素,以核心价值观赋能,才能对行业发展起到指导和支撑作用。

如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以及国内消费的第一大支柱,吸引了社会各界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汽车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公众瞩目的热点。

廖昌永表示,面对一个文化建设、汽车行业等领域都越来越多迈向全球化的时代,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当前需要去思考、探索的。“融合发展,是优秀文化的共同特点。”他说,在当今时代,如果不能开放融合,反其道而行之,路就会越走越难。纵览优秀的文化,都是融会贯通、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成果和结晶。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国力已逐步走向强盛。”廖昌永认为,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需求,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现实需求。在他看来,行业文化也是在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才会有日益强烈的需求,而立足行业现实和发展,通过不断融合、学习、创新、提升,突出特色的行业文化,才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廖昌永一直关注文化建设主题,他认为文化既包罗万象、内涵深刻,也往往体现为厚积薄发。

专业排练、美育讲堂与思政课向公众开放,校园音乐会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2024年全国两会上,廖昌永曾提出了“释放艺术高校文化生产力”的政协提案。建议落地后,文化生产力得到了市场检验,也体现了社会价值。在他看来,汽车文化同样是一种生产力,会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谈到近来热门的人工智能(AI)和DeepSeek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廖昌永基于对DeepSeek的学习和使用,他认为,艺术求美,科技求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长河,也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助推文化传承与艺术多元发展。“艺术和科技,其实是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的。”廖昌永表示,科技能够为艺术创作助力,技术也需要艺术的赋能。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只有深刻理解两者之间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建设包括汽车文化建设才会有更为深厚的内涵,更为广泛的基础,更为澎湃的动力。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不仅是提出建议,更是学习与升华。”对于今年两会的期待,廖昌永告诉记者,自己会把“文化和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化作更扎实的建议,让每个音符都回荡在时代脉搏里。他认为:“全国两会是群策群力的智慧激荡。”

他强调,无论是优秀的文艺作品还是高品质的汽车产品,内涵都来自高水平的原创,而创新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很多人还记得,“2020年中国品牌日”晚会上,随着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亮相,廖昌永现场演唱歌曲《一路走来》,唱出了中国品牌在奔赴中国梦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主题和深刻内涵。在他看来,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养成,也需要与时代合拍,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并用文化和实力讲好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故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