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加快自动驾驶立法 完善标准建设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绿色智能的汽车产业,长安为“优化集群生态,助力打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做了不少贡献。
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支撑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之都,全国两会期间,朱华荣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出海”、自动驾驶法规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多条建议。
推动自动驾驶规范发展
当前,自动驾驶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智驾“端到端”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进步,智驾技术正在加速演进,自动驾驶已具备坚实的技术储备与商业化基础。与此同时,无人物流车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不过,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放开对自动驾驶的限制,且地方立法和管理未实现统一。“自动驾驶系统准入无足够技术标准做支撑,未发挥引领作用。无人物流车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支撑。”朱华荣说。
朱华荣建议,第一,加快完善我国自动驾驶系统立法。结合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建立责任认定机制,对不同等级和形态的自动驾驶车辆明确责权力。
第二,加快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基于我国在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准入等方面开创性的尝试和成果,建议推动完善对应的标准体系,包括自动驾驶系统多支柱测试评估方法、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评估模型方法等通用标准,交通拥堵自动驾驶功能及试验方法、代客泊车功能及试验方法等具体产品标准,同时也包括面向研发设计和产品准入管理的测评方法等管理类标准。
第三,统一无人物流车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无人物流车在法规和标准上应该是一套体系,可通过不同条款和等级等去约束。建议推动出台相关的标准,同步对车辆的各环节进行规范,确保无人物流运输车的合规上路。建立无人物流运输车的准入机制,对申请上路的企业和产品明确准入准则,加强资质审核,并建立责任追溯制度。
朱华荣同时对中国汽车“出海”提出建议,他认为,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和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汽车品牌正加速走向海外市场。但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更有效地应对挑战,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总体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有必要构建统一的共性数据库,避免每个车企都需要单独研究带来资源重复投入。
“当前政策法规纷繁复杂,各企业重复投入,资源浪费较大;气候、环境、路况等多样性,对企业适应性带来挑战;文化、习惯、风俗的丰富,对企业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赢得竞争带来挑战。”他表示,建立统一的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非常迫切。他建议推动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基础共性数据库,供企业快速调用,加快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依托共性数据库,可以拓展深度咨询服务,并向中国车企风险示警,帮助规避风险。
分层分级征收购置税
车辆购置税一直是行业关心的问题,朱华荣认为,应该分层分级征收。他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点,燃油车统一征收10%的车辆购置税,不利于燃油车节能减排;新能源车大型化发展,不利于绿色转型发展。
要改善这些问题,朱华荣建议,对燃油乘用车按排量进行车辆购置税征收;2027年12月31日后对新能源汽车分级征收车辆购置税。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朱华荣认为,为响应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应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
“传统课程体系与汽车产业技术代差正逐步扩大,高校培养方案在解决汽车企业实际问题和应用前沿技术方面已显滞后,难以满足产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朱华荣建议,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建立课程动态迭代机制。构建“需求牵引+动态调整”的产教协同机制。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