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创新驱动 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样是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今年关注的重要方向,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他提出8项建议,聚焦创新驱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多层面。
产业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
立足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冯兴亚带来了“关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和“关于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冯兴亚说,在低空经济领域,广汽集团早有布局。结合企业实践和对产业的洞察,就如何推动eVTOL产业的发展,冯兴亚建议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的方式,推动其与电车产业融合,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关于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冯兴亚提出,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国外领先,国内追赶”的阶段,产业加快发展已刻不容缓。他建议加快政策规划,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示范应用,多举措促发展。
直击产业4大痛点
继此前两年陆续提出有关汽车消费、国产芯片应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节能汽车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后,今年,冯兴亚再次针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痛点带来4份建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换电作为与充电并列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既符合“双碳”战略也能有效解决补电难问题。然而,目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保有量仅4200余座,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电池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尚待解决。对此,冯兴亚建议,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运行了5~8年的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大规模的退役期。如何更好地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新课题。针对现行法规位阶较低、现有动力电池利用回收产能明显过剩、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加快产业规划,优化产能布局,完善监管措施,以推动产业规范运营。
此外,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但现阶段在设计领域、制造能力、应用生态、测试认证体系等方面,仍需各方协同推进完善。对此,冯兴亚建议攻克关键设计短板,提升核心制造能力,扩大终端应用和完善认证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持续“出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但受限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回国检测难”,影响企业海外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及成本,不利于树立中国品牌良好的海外形象。
对此,冯兴亚建议逐步放开进口限制,短期可建立回收试点,长期可修订法规标准、优化流程,破解“回国难”的问题。
保障特殊群体出行需求
无障碍汽车是保障特殊群体出行的关键工具,但现有无障碍汽车数量少、开发成本高、改装难,数量与需求量完全不匹配,无法满足过亿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
为此,冯兴亚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无障碍汽车产业发展,放宽合法改装范围,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无障碍汽车的推广普及,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外,为推动广州建成绿色商品全球定价中心,提升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冯兴亚还提出了“关于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绿色商品全球定价中心的建议”,建议支持绿色商品在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上市,加强各主管部门信息共享。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启新程。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节点,也将以三年“番禺行动”为引领,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