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新故事 | 陈欢:为内燃机竞争力提升贡献青春力量
开栏的话
新时代青年以理想为舵、以担当为帆,在轰鸣的车间里打磨匠心,在实验室攻克技术壁垒,在管理岗位上开拓创新,用汗水浇筑汽车强国的梦想根基。他们扎根基层的身影,映照着"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青春誓言;他们攻坚克难的故事,书写着产业报国的时代答卷。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前,我们推出"新青年 新故事"专栏,走近这些岗位先锋,聆听奋斗者用双手奏响的青春交响,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奔腾向前的青春力量。
自2013年大学毕业进入玉柴工作,12年间,陈欢从一个不确定职业方向的内燃机专业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担当内燃机智能化研发的高级主任工程师;12年间,依托玉柴提供的成长平台,陈欢不仅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职业方向,也为内燃机产品技术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初识:企业平台帮助年青人找到职业方向
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但在毕业实习前,陈欢对玉柴的了解并不多。在校学习期间,他得到了一次到玉柴实习的机会,才走进这家企业,并在毕业后进入这家企业,开启了他的内燃机研发事业。
“虽然大学四年学的是内燃机,但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并不明确。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玉柴会安排一年的轮岗学习,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内燃机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了解了每个具体岗位的需求后,再到具体的岗位竞聘。”陈欢介绍,他就是在这一年的轮岗学习之后,明确了要做技术研发的职业方向,进而顺利进入玉柴的工程研究院,开始了内燃机研发之旅。
回忆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陈欢表示,企业敢于使用年青人,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的体制机制,是他快速成长的关键。为了帮助年青人快速成长,玉柴建立了完备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和考核,帮助年青人快速开展自身的工作并获得成长机会。“以我所在的研发部门为例,公司不仅有各种专业技术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技术专家授课,还联合各高校、研发机构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我本人就参加了天津大学的内燃机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与美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展的控制系统培训,这些培训帮助我快速的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公司还会提供一些个人本职工作之外的跨领域培训,我们这些技术人员也会参加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比如来自日本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面对面跟我们分享相关管理经验。”陈欢介绍,这些丰富的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年青人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开展本职工作,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职业方向,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并提供跨领域发展的可行性。
经过12年的积累,陈欢已经由进厂时的技术员,成长为高级主任工程师,从一个对内燃机研发一知半解的实习生,成长为可以带领团队开展项目研发的技术专家。在这个过程中,陈欢对内燃机的研发有了深刻的认知,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研发工作输出成果,并明确了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用智能化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内燃机竞争力的提升。
入行:年青人要大胆创新勇于担责
2024年,陈欢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气体机自主控制系统获得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铜奖,该系统的量产,不仅打破了天然气发动机行业国外控制系统的垄断,也推动玉柴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平台化发展,为企业创造了年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回忆起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陈欢收获良多。
“中国商用车的使用工况非常复杂,尤其是在智能化加入之后,对控制系统提出更多要求。而该领域,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这些国外的控制系统企业对中国的使用需求认识不足,往往不愿意做出修改。而且,他们会借助对控制系统的垄断,提出零部件捆绑销售方案,成本非常高。”陈欢表示,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玉柴前瞻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电控和智能化研发团队,成立项目组,并在天然气发动机领域率先开始产品落地。
“为了打破国外控制系统的垄断,玉柴组织工程师开启自主控制系统的研发。结合大量本土数据需求,经过反复试错、标定之后,我们开发出自己的控制系统,并在量产使用数据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该系统平台,也成功开发出了国产自主的氢气、甲醇发动机控制系统。”陈欢介绍,在该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陈欢和团队对标行业先进技术、创新结合中国本土化的应用,跨部门协调设计部门电控零部件的系统开发,整车部门的动力匹配调试,最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控制关键指标优于进口系统、控制系统成本下降30%,可以为企业创造千万元的年度经济效益。
“在这个控制系统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各部门都全力协作,各级技术专家也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适时提出各种帮助,使得项目顺利推进。”在陈欢看来,玉柴这种敢于任命年青人承担重任的机制,是该项目顺利推进的保障。看到行业需求,企业前瞻性的设立了包括智能化、新能源(氢气、甲醇等)在内的各研发项目,并大胆任命年青人承担重要的研发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保障,使得各项研发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保障企业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年青人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成长:经历实战的淬炼
回忆十几年的成长经历,陈欢认为,年青人要大胆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在实战中淬炼,才能有机会成长。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在企业的提供的平台基础上,陈欢参与了很多跨部门、跨领域的项目,在这种跨领域合作中,不仅学习了更多专业知识技能,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还锻炼了个人的领导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年青人的力量。
2024年,陈欢带领一个由年青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参加了某整车企业组织的发动机-42℃极寒测试项目。在-42℃的使用环境中,搭载玉柴K16N发动机的商用车,仅用3.3秒便一次启动成功,时间远小于用户对起动时间10秒的预期。在这项极寒测试项目中,不仅需要年青的工程师充分了解公司产品,对极寒工况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并作出预案,还需要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拥有大无畏的艰苦奋斗精神,愿意在艰苦的条件下接受挑战。
最近几年,氢内燃机的研发成为内燃机行业的热点,而早燃是各企业研发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问题,陈欢所在氢气内燃机研发团队,也遭遇了这一问题。“回忆起那段项目过程,可谓我们的至暗之刻。”陈欢回忆,在长达3个多月的攻关周期里,团队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之后,持续分析数据、查阅资料并制定验证方案,联合研发总院各位专家进行逐项FTA的验证。面对重重困难,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协调了包括利勃海尔、西南研究院在内的国际专家资源,以及国内顶尖学术机构的支持,玉柴首席总师也定期“坐诊”,与团队一起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对困难逐个击破。经过反复研究攻关,最终发现是喷嘴、燃烧室热点、空燃比和点火系统的耦合不良导致早燃,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种实战项目经验,对年青人的成长非常宝贵。”在陈欢看来,正是经过这样一个个实战项目的锻炼,才有了他的成长。而这些实战项目,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和年青人的成长相得益彰,激发出新时代内燃机行业发展的美丽火花。
“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过程,是没有尽头的。因为人们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商用车发动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需要不断满足用户对经济性的要求,这也就给我们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方向。”陈欢表示,玉柴秉持的“为目标达成穷尽一切,死磕到底”的奋斗精神,不断探索着内燃机的新发展,这也是他的理想和职业目标,他希望能在研发技术岗位上,完成一个内燃机人不断提升内燃机竞争力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