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辆以上取消资格!车检机构造假首次明确“情节严重”判定标准
4月15日,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以下简称《判定标准》),针对基层执法难题和困惑,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情节严重”的5种情形,尤其是“构成犯罪的”、“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2年内受过1次处罚又伪造结果或出具虚假报告的”等判定标准可操作性强,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了明确的、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
车检弄虚作假情况难遏制
一直以来,机动车排放检测弄虚作假情况比较严重,群众多有怨言。为整治机动车检测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
据悉,在此前开展的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中,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共有650家机构被采取断网等惩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资质资格,110家性质恶劣的被追究刑事责任。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交通运输管理处机动车维修管理科科长刘天宇介绍,以吉林省发布的专项检查结果为例,全省435家检验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作弊行为。
摸排检查发现,机动车检测机构的作弊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部分检测站在车辆上线检测前,临时更换损坏或缺失的三元催化器,待检测合格后再换回原车部件。更有甚者,通过改变车辆发动机参数,如修改额定功率、调节电控线路电阻等方式,降低检测数值,以减少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还有检测机构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用相似车辆替换检测车辆,或套牌检测。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吴东风直言,如果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策略,不强化M站的备案审核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日常运行情况监管,不及时纠正违规审核备案,不严厉查处M站的虚假治理和乱收费行为,不严厉打击M站与I站相互串通、勾结、联合作弊,那么I/M制度必将步营运车辆强制维护的后尘,难以落地。
吴东风和刘天宇均认为,近年来,尽管各地政府纷纷投资设立检测监控中心,并安排专门机构进行实时监控,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查处一些检测违规行为,但这一乱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处罚力度过轻,难以对违法违规者形成威慑力,同时监管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对于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检测机构,一经查实,应依法严惩,吊销其检测资质,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种情形依法取消检验资格
记者了解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伪造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不过关于什么情况属于“情节严重”,没有文件进行说明,因此导致执法监督部门对于如何认定违规违法企业,采用怎样的处罚力度存在困惑,各地执法尺度不统一。
此次《判定标准》出台之前,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多个部门编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要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伪造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行为。其中特别提到,要建立严重违法机构退出机制。
《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内容
因此,到底哪些行为属于“情节严重”,需要首先予以明确。《判定标准》明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中的“情节严重”:
一、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2年内因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受过1次行政处罚,又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
三、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
四、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
《判定标准》提到,对符合上述情节严重情形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严格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取消其检验资格。
有行业专家指出,所谓“构成犯罪”主要是指比如OBD造假等虚假检测可能涉及《刑法》第286条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还可能涉及《刑法》第229条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判定标准》中第二种、第三种的判定标准则相当明确,便于基层判定,也有利于加强执法。
总体而言,《判定标准》明确的5种“情节严重”的判定标准,既参考了地方实践经验,又兼顾了执法可操作性,为全国机动车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执法提供了清晰的、统一的依据。
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也是生态环境部今年的一大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今年2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连续搞几年,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
策划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