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风重组方案基本完成;赛力斯拟赴港上市;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出炉……| 4月车事月报
政策法规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
点评:满足汽车芯片产品选型匹配应用需求,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务实之举。
●十部门: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基本建成。
点评: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对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工信部雷霆出手!整顿汽车智驾乱象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点评:生产企业担负起安全主体责任,是发展智能驾驶的重要基础。
●10辆以上取消资格!两部门严管车检机构造假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情节严重”的5种情形,尤其是“构成犯罪的”、“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2年内受过1次处罚又伪造结果或出具虚假报告的”等判定标准可操作性强,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了明确、统一、可量化标准。
点评:首次明确“情节严重”的标准,为有效监管提供了依据。
●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出炉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新版标准将电池热扩散测试技术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点评:更为严格的要求,带来的将是更为安全的产品。
●国内首部锂电池海运安全技术行业标准发布,5月1日起施行
4月2日,国内首部锂电池海运安全技术行业标准《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JT/T1543-2025)发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点评:这标志着我国锂电池海运安全管理迈入规范化、国际化新篇章。
国内新闻
●约70名汽车人在劳动节前受到表彰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1670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75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汽车行业约有70人上榜。
点评:他们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崭新风采。
●国家发改委:定向为长期摇号家庭增发购车指标
4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的措施,也会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点评:多措并举解决具体问题,既有利于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也有利于汽车促消费。
●中国“新三样”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最多
4月26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我国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全球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34.9万件,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最多。
点评:这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的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
4月23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车展共邀请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再创新高。本届车展启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3个室内展馆。
点评:车展既是对现有新产品、新技术的集中展示,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中汽协发布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主要包括:1.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2.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3.切实履行告知义务。
点评:发挥协会作用,强化行业协同治理,推动技术稳步有序发展,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
4月13日,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揭幕。本届消博会围绕国际精品、国货潮品、绿色消费、智能消费、首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设立消费科技展区、高端食品保健品展区、全球特色消费展区等8大展馆。
点评:汽车产品在本届消博会上大放异彩,彰显消费支柱的重要价值。
●关税战下车企纷纷启动增持回购
4月9日,中国一汽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信心,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持续履行控股股东责任,坚决支持所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实施增持回购等相关举措。同日,“东风汽车”微博账号也发布公告表达了相同观点,并称将进一步开展股票增持回购。此外,广汽集团、江淮汽车、中通客车及赛力斯等车企也于不同时间先后披露增持回购计划。
点评:回购是企业信心的标志,也是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以来“两新”国家标准已发布185项
4月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1至2月,我国新增发布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国家标准13项。截至目前,2024年和2025年“两新”领域计划制定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中,已累计发布185项。其中,发布汽车等国家标准57项、废旧车用动力电池等国家标准43项。
点评:夯实标准基础,将为“两新”注入更大活力。
●小米事故后,多地高速提醒“慎用、勿用辅助驾驶”
4月初,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引发广泛关注。时值清明假期,各地高速公路都迎来大车流。有途经安徽高速的网友发现,安徽高速关于智驾的警示语经历了从“请勿过于依赖辅助驾驶”到“高速路况复杂,慎用辅助驾驶”,再到“高速路况复杂,勿用辅助驾驶”的多次变化。据报道,不仅是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高速也有类似的提醒标语。
点评:惨烈的事故引起了各方对于辅助驾驶、智能驾驶使用场景的大讨论和反思。车企要加强安全底线意识,驾驶员也必须握紧自己的方向盘。
国际新闻
●美国放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要求
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交通部宣布放宽对美国厂商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安全要求,以加快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提高竞争力。依据新规,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仅用于研究、展示和其他非商业目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可申请跳过某些安全规定;自动驾驶汽车今后要想上路,无需再遵循部分先前针对人类驾驶员的联邦安全要求,如安装后视镜等;对于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如果不太严重,财产损失报告的门槛将提高。
点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松绑”或许是因地制宜发展自动驾驶值得探索的路径。
●日产汽车称将在2026年底前在中国再投资100亿元
4月23日,日产汽车中国区高管表示,日产汽车将在2026年底前在中国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点评:表明了跨国车企对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美汽车行业致信特朗普政府称供应商已“陷入困境”
4月23日,美国国内代表美国汽车行业的6个组织在致特朗普政府官员的一封信中,敦促特朗普政府不要征收将于5月3日生效的25%汽车零部件关税,称可能会危及美国汽车生产。信中指出,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无力承担额外的成本上涨,或将导致更广泛的行业问题。据悉,这封信由汽车创新联盟、美国国际汽车经销商协会、美国汽车驱动协会、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原始设备供应商协会、美国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和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的负责人签署,收件人是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大使。
点评:这是美方发起的“关税战”损人不利己的证明。
●丰田日野与戴姆勒三菱扶桑卡车业务合并协议接近敲定
据日经中文网22日报道,丰田旗下日野汽车与德国戴姆勒卡车旗下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的合并协议接近敲定。双方计划为卡车部门成立控股公司,2026年4月于东京证券交易所Prime市场上市。预计最早于5月敲定协议,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反垄断审查也即将完成。
点评:如果两家公司实现合并,日本商用车市场将形成两大竞争阵营。
●特朗普汽车关税风中摇摆
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考虑对25%的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进行部分豁免,以便让车企有更多时间调整复杂的供应链。“我正在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部分车企。”特朗普表示,这些企业“需要时间”把生产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地方迁至美国,并最终在美国本土生产零部件。
点评:自年初上任以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在不断调整。此次声明暗示了其汽车关税的又一次调整。
●韩国计划向当地汽车行业注入3万亿韩元紧急援助
4月6日,韩国官员表示,韩国政府计划向当地汽车行业注入3万亿韩元(约合2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缓解美国25%的新关税带来的打击。韩国是受特朗普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占其海外汽车总销量的近一半。
点评:由“关税战”引发的连锁反应,紧急援助效果如何尚难预料。
●加拿大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并向WTO申诉
当地时间4月3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卡尼称,加拿大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同时,加拿大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认为美国的关税措施违反国际贸易法。
点评:反对美方加征高额关税,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一致态度。
企业新闻
●中国一汽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4月27日,据一汽集团官网披露,近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会议,宣布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任职通知,高璞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点评:更年轻更有活力的领导班子,将为企业发展赋能。
●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及电池项目正式落地上海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山区政府与丰田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金山区新金山发展公司与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服务协议,标志着由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落地。
点评:这既是汽车产业开放的标志,也为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带来新的活力。
●上汽与华为联合发布新品牌“尚界”
4月16日,华为宣布,华为鸿蒙智行将和上汽集团一起打造新品牌“尚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与上汽集团合作打造的“尚界”智能汽车品牌旗下首款车型有望今年秋季面市。上汽方面表示,双方从去年开始就启动了合作,目前“尚界”专属团队已超5000人,首期投入60亿元,双方还打造了专属超级工厂。
点评:双方各自发挥优势,有望形成“1+1>2”的效应。
●长安汽车朱华荣:和东风的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
4月11日,重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长安汽车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整合事宜首次进行公开回应。朱华荣表示,相关方案已经基本完成。“汽车央企的战略重组,是为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朱华荣强调,相关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任何的发展战略,包括长安既有的品牌和技术规划以及全球化战略规划等。
点评:央企重组是主管部门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增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
4月10日,零跑汽车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对含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智驾软件全面免费,包括免费开放高速智能领航辅助(NAP)功能。针对此前已付费开通NAP功能的用户,公司将在2025年5月31日前退还相关费用。
点评:让技术惠及广大消费者,才是技术开发的初衷。
●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
4月4日,据媒体消息,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华为官方网站信息显示,余承东目前职位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不再包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同时,余承东个人微博和抖音的认证信息也已变更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点评:企业内部调整,应该不会影响汽车业务的发展。
●赛力斯拟赴港上市,募资净额70%将用于研发投入
4月28日,港交所披露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赛力斯申请港股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点评:赴港上市是可行的融资方式,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策划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