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博穆:以长期主义对待在华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5-05-0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万莹 编辑:万莹
记者:万莹 编辑:万莹

“一直以来,大众都在以长期主义视角来看待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机遇和挑战,这一点未来也不会发生改变。”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近日在接受德媒《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如是说。
  当前,全球贸易政策和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奥博穆坦言,由于汽车行业供应链覆盖全球,跨国车企的业务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这使得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家跨国车企,成功的全球贸易体系是大众集团的生存基础。”据悉,为了规避美国的汽车关税,大众集团有意让奥迪品牌在美国开启本土化生产。当前,奥迪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均为进口。
  谈及中国市场,奥博穆充满了信心:“大众集团在中国已经深耕了40多年,我们非常自豪能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分子。当前,中德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紧密,中德双方都从彼此发展中获益匪浅。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德国与中国构建基于务实合作的伙伴关系是明智之举,有利于互利共赢。”
  大众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补充说道:“大众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本土供应链。我们中国业务所需要的零部件,已有约95%实现本土化生产。这不仅增强了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得我们在面对地缘政治风险时更具韧性。目前的关税波动,对大众中国本地业务尚无直接影响。”
  当被问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大众带来的挑战时,奥博穆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何况我们还拥有很多机会。对于旗下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在中国本土开发的车型,大众集团已经开始采用全新开发流程。在继续保证强大产品力的同时,还实现了成本的优化。在速度和成本方面,我们有信心与中国车企及造车新势力并驾齐驱。”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约有130个品牌,竞争非常激烈。”贝瑞德感慨道,“大众早已决定,即便是在这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也要保持盈利。截至目前,大众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自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车价格已经下降逾30%,我们不认为价格还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这意味着,大众在中国市场必须从长远角度调整成本结构,以保持盈利。我们要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方案,且研发和原材料成本要符合市场上的全新价格水平。例如,大众在中国本土开发的CMP电动汽车平台,成本优化了40%。”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这些新技术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奥博穆认为,长期以来,德国汽车工业以德国标准开发产品、以欧洲为生产核心基地并销往世界各地,向来成果斐然。“但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更好地适应各大市场的需求,并且变得更加灵活。大众在中国的全新发展战略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奥博穆表示,在全新技术领域,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人工智能领域,大众集团正在加快步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正与合作伙伴Mobileye一起,计划到2026年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在奥迪和保时捷的车型上。此外,双方还在共同研发L4级自动驾驶系统,将基于ID.Buzz纯电动MPV提供出行服务。
  近日,大众与优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未来10年内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一支由数千辆完全自动驾驶的ID.Buzz车辆组成的车队,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启动测试,并于2026年在美国洛杉矶进行首次商业投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