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重磅发布!事关车检机构、OBD、货车排放检验、国六修订......

发布日期:2025-05-09· 中国汽车报网 姚会法 编辑:薛亚培
姚会法 编辑:薛亚培

图片

日前,由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编制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对机动车、特别是货车排放问题的监管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意见》明确,将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对于总质量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按要求报送相关数据;将货车抽查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重点检查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不正常运行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冒黑烟等问题;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准入管理,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将依法取消检验资格;加快修订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研究制订在用车OBD检测方法等。

图片

01 推动合规达标和污染减排

《意见》的出台是对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短板的系统性回应,通过科技赋能、全链条监管和跨部门协同,推动环境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相较于以往政策,其核心突破在于整合技术手段与制度设计,构建起覆盖更广、责任更严、协同更强的治理体系。

今年2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万吨,其中柴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占80%以上。

“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李天威分析说,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

在此背景之下,《意见》应时而出,围绕机动车特别是货车排放领域问题,通过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手段筛查高排放车辆,并溯源至运输企业、检验机构及生产方,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旨在系统性降低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这也标志着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迈入精细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新阶段。

02 全面破解监管难点、痛点

图片

当前,我国现行机动车环境监管体系存在区域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滞后、监管链条不完整等“三不均衡”问题,亟需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加以破解。此次《意见》的发布,首先是打破了区域壁垒,强化协同治理。《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共享,优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平台功能,加快跨行政区排放检验结果互联互通,实现机动车行政检查和处罚记录信息全国互联互认。《意见》还强调要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案件移交、源头追溯等工作机制,这些措施将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格局。

图片

其次在技术升级上,《意见》从“末端检测”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构建“生产-销售-使用-淘汰”全链条监管体系。比如在前端严控方面提高新车排放标准,推动车载诊断系统(OBD)实时监控全覆盖;在中端优化方面推广遥感监测、大数据平台等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实现道路实际排放动态监管;在末端淘汰方面通过推进符合条件的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营运货车和燃油乘用车的报废更新等政策加速老旧车辆退出,这一转变将监管重心从“事后处罚”前移至“过程防控”,显著提升治理效能。 

图片

并且在技术手段上也从人工抽检转向数智化监管。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表示,早期政策依赖人工路检和定期上线检测,效率低且易被规避。此次《意见》整合遥感监测、OBD远程监控、车载终端实时数据传输等技术,实现“秒级检测”和非现场执法,大幅减少监管盲区。

特别是针对机动车检测机构数据造假、作弊装置泛滥等问题,《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依法查处伪造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行为。建立违法机构退出机制等措施,从源头遏制造假行为,这都将有效规范市场行为,打击灰色产业链。

“另外,《意见》新增货车差异化检验制度,对合规车辆免上线检测,降低企业负担;同时,对屡查屡犯车辆列入重点管理清单并公开信息,形成‘奖优罚劣’的市场导向,而此前政策较少涉及此类精细化分类管理。”姚春德补充说。

03 为产业升级和绿色运输注入新动力

《意见》明确,将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政策标准体系。细化明确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技术要求。加快修订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加严车辆数据管理和污染控制装置性能要求。研究制订在用车OBD检测方法,加强OBD读取设备性能和篡改识别功能。

图片

“《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对柴油货车进一步收窄,进而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将全面加速商用车新能源化的进程。”姚春德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总销量比例为17.9%,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8.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8.4%。其中,换电重卡在港口、矿区等场景加速替代燃油车;新能源客车销量也呈现增长态势,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政策效应显现。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甘家华也表示,城市物流配送及短倒运输等优先发展场景中,新能源化发展正从 “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在“十五五”交通运输规划中,新能源货车推广仍是交通减碳核心任务。

整体而言,在“双碳”战略框架下,《意见》的出台,既是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深化,也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加速新能源车普及和传统燃油车清洁化改造,通过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以机动车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