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支持日产,市场竞争的“三国杀”越来越有看头了?

发布日期:2025-05-20·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谁也没想到,至今无缘与本田合作的日产,竟然收获了丰田的青睐。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在日产与本田谈判中止后,丰田汽车提出了一项援助计划,希望借此成为日产汽车的一个潜在合作伙伴。

丰田的计划能否落地

报道称,是丰田汽车的一名高管主动联系了日产汽车,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不过,目前结果并不清楚。而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均未公开就合作事宜发声。针对该报道,日产汽车方面拒绝置评,而丰田汽车方面则表示正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核实。

其实,丰田汽车此前有过入股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并与其建立松散型合作联盟的先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汽车持有斯巴鲁、马自达、铃木汽车和五十铃的股份。此外,丰田汽车还持有卡车制造商日野汽车50.1%的股份,并全资拥有日本微型汽车制造商大发汽车。

早在去年12月,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宣布将探讨合并事宜。然而,尚未等到确切的结果,双方的谈判很快就因管理控制权分歧陷入僵局,最终在今年2月中旬宣布取消谈判。不到两个月时间,原本希望创造出全球销量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的交易就烟消云散。

对此,有外媒报道称,在计算合并后公司的持股比例问题上,谈判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仅一个多月之后双方就谈崩了。据悉,期间本田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将经营整合方式从成立联合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全资子公司的模式,变更为通过股份交换,使本田成为母公司,日产汽车成为子公司的模式。对此,日产方面极其不认可,认为这一提议侮辱了其尊严。

日产汽车在寻找什么

之后,外界纷纷猜测日产汽车是否能够独立发展,以及该公司是否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达成合作。日产汽车随后也撤换了时任首席执行官的内田诚,并任命Ivan Espinosa自今年4月1日起担任其首席执行官。

近日,日产公布了一项新的计划,计划将裁员2万人,并关闭其全球不同地区17家工厂中的7家。作为这一计划的一部分,日产汽车希望借助其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和雷诺开发新产品。

据透露,此次丰田主动向日产抛出橄榄枝,其计划是希望通过注入电动化(如e-TNGA平台)、智能化(如Arene操作系统)技术,填补日产在核心领域的短板,同时将日产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扩大规模效应。此举延续了丰田“轻资产联盟”模式,避免直接收购带来的管理负担,却能实质增强联盟整体竞争力。

目前,日产的生存压力明显,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日产2024财年营业利润暴跌90%,中国市场销量三年下滑35%,北美市场份额被特斯拉、现代汽车挤压。其与雷诺的联盟因戈恩事件破裂后,亟需寻找新的技术与资本。如果有丰田的支持,将可以为日产提供关键助力。在电动化领域,日产可共享丰田的固态电池研发成果;在市场层面,丰田的东南亚渠道网络能帮助日产重振在东盟市场的销量。据推测,但日产需面临品牌独立性的权衡,是否接受丰田的技术标准主导,成为能否达成合作的核心。

市场“三国杀”走向何方

事实上,在日本车企中,尽管日产与本田的合并没有了结果,但日产与本田、三菱之间,却一直有着鲜为人知的务实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日产、本田、三菱目前仍保持在多个关键领域存在务实合作。其中,在电动化技术共享方面,三家车企联合开发低成本纯电平台,覆盖小型车(三菱)、家用车(日产)、豪华车(本田高端品牌),据称原计划预计2027年前推出15款共享平台车型。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三家车企共建车载操作系统,整合日产的ProPILOT、本田的Honda SENSING,目标在2028年实现L3 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在供应链重组方面,三家车企联合采购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三菱的商用车底盘技术与日产的乘用车平台形成互补,本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向另两家车企开放授权。

从以往雷诺-日产-三菱“三角”旧联盟看,新的格局呈现出去雷诺化,不再依赖法国车企的技术输入,转向日系内部协同,降低跨国管理成本;同时是技术去中心化,从日产主导变为三方平等协作,本田的发动机技术、日产的电动车经验、三菱的越野专长形成新的技术拼图。

“在新的时间点上,此刻传出丰田对日产的支持,意味深长。”一位行业专家认为,这也标志着日系车企正在从松散型合作走向“生态共建”。无论是技术共享、平台整合还是供应链协同,本质上都是应对行业变革的生存之道。

有观点认为,未来,日系车企的合作格局或将继续演化,但不变的核心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唯有抱团才能“取暖”,有效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重塑日系汽车的全球竞争力。这场始于危机的联盟重构,正给行业带来深刻思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