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数量不足体验不佳,欧洲充电桩建设为何推进难?
充电桩建设,始终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汽车电动化较为领先的挪威,公共充电桩已超2.7万个,即每10万人中就有近500个充电桩。相比之下,在人口比挪威多12倍的英国,每10万人中只有89个。而欧洲的总体车桩比超过15:1,而中国已经达到3:1左右的水平。在如今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欧洲的充电桩建设令消费者感到疑惑:欧洲充电桩建设为何这么慢?
时至今日,欧洲除了挪威等电动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少数国家,仍然有很多地方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给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不便,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车桩差距越来越大
近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警告,到2030年,欧盟需要约880万个充电桩,而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届时最多只能建成160万个。由此,如果不采取措施,巨大的短缺将迎来“充电桩危机”。
近年来,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奔赴汽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也存在一定增长,但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依旧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正成为制约欧洲电动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
ACEA的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以来欧盟安装了超过15万个公共充电桩,总数超过63万个,但相对于一些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仍然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的短板。欧盟曾制定计划,到2030年时,使该地区的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35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平均需要安装大约41万个充电桩。
近日,ACEA发出警告,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已迅速超过这一目标。自2017年以来,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是充电桩安装速度的三倍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ACEA估计,如果按照目前的充电桩建设速度,到2030年欧盟将出现720万个充电桩的巨大缺口。这一数据差距直观地展现了欧洲充电桩数量不足的严峻现实,也凸显了欧洲当前充电桩建设与电动汽车发展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
背后原因究竟如何
有欧洲媒体指出,欧洲充电桩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在政策法规、电网设施、标准统一以及投资布局等多个关键方面都存在瓶颈,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充电桩建设推进缓慢。
在相关政策方面,欧洲各国的政策法规体系极为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都有各自的规定和审批流程,这使得充电桩建设项目从规划到落地,往往需要经历冗长的审批过程。其中,在德国,一处充电站的建设,可能因为要保护一棵树,就需要数月的审批;如果要在高速公路旁建设的充电站,为了完成噪音评估,审批更是要长达10个月。在西班牙,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曾经向媒体抱怨,实际上建设快充桩、超充桩,施工时间只要2-3周,但被审批环节一拖,却要花上一两年。有欧洲企业称,不同地区各具特点的繁琐的政策法规和审批流程,极大地增加了充电桩建设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阻碍了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欧洲部分地区的电网设施老旧,难以承载充电桩大规模接入后的用电需求。许多地区在建设充电桩时,需要对电网进行新建或升级改造,但这一过程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长久。在西班牙,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建设了超过1600座充电站,然而半数都难以高效利用,原因就在于电网没有跟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欧盟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于2023年11月底宣布电网行动计划,要更新使用时间40年以上的老旧电网,以跟上能源转型的需求。根据欧盟能源转型计划,到2030年,欧盟电力需求将大增6成,估计需要投入高达5840亿欧元来升级电网。但在实际操作中,电网升级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资金筹集、技术改造、施工协调等,这些都使得充电桩建设因电网问题而受到制约。
投资不足与布局不均,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充电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欧洲在这方面的投资相对分散,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大规模建设。同时,充电桩的布局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从已建成的充电桩数量看,欧盟大约70%的公共充电桩都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而其他一些国家甚至超百公里道路都找不到公共充电桩。荷兰每百公里道路有47.5个公共充电桩,而国土面积比其大8倍的波兰,每250公里道路才有1个公共充电桩。这种布局不均无法满足当地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也不利于整个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均衡发展。
多方探索期待破局
面对欧洲充电桩数量不足和建设困境的严峻挑战,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欧洲各界及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各种破局之策,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发力,力求突破当前的困境。
在政策层面,欧洲及各国政府已充分意识到充电桩建设的紧迫性,纷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欧盟通过了《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法规(AFIR)》,要求欧盟各国建设更多充电桩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德国计划未来3年内将国内电动车充电站的数量增加14倍,到2030年达到100万座。英国发布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战略》,谋求扩大充电网络,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增加10倍,达到30万个,并于2035年在英格兰高速公路上安装超过6000个超充桩。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建设目标,还为充电桩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各国政府也在努力简化审批流程,减少繁琐的手续和冗长的审批时间,提高充电桩建设项目的推进效率。
在技术层面,欧洲一方面在加快快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在快充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如壳牌与其他企业合作开设的快充站,只需10分钟就可将电动汽车充满电,比目前驾驶员可用到的慢充站充电速度快3倍。通过采用高功率充电设备和优化的充电算法,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至20-30分钟甚至更短,这将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用户的充电等待时间。另一方面,欧洲正探索无线充电等新技术。此外,欧洲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全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输出能力的电池,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从世界范围看,欧洲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充电桩建设对于欧洲的电动化转型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出行便利性,更是推动欧洲实现绿色交通、减少碳排放、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如今,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欧洲各国政府正在加大对充电桩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欧洲各国及相关企业也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推动充电桩建设加速前行。“尽管当前欧洲充电桩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但随着各方破局之策的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前景依然可期。”有行业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