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策再次支持汽车改装,距离形成改装“大市场”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25-07-0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时至今日,汽车改装仍然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热点。

5月28日,福建省印发《福建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动开展汽车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消费。

而实际上,国内已有多份文件支持开展汽车改装消费,这也一直是个在市场消费等层面引发热议的话题。

政策支持指明方向

如今,贴膜、车体改色、升级汽车音响设备等方面的汽车改装项目,占到了国内整个汽车改装市场的85%。从车载冰箱到车载空气净化器,再到宠物车载专用座椅,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被“搬进”车内。小空间里蕴含大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正在推进相关产品的更新迭代,更好地激发汽车后市场的扩大发展。

其实,不仅仅是福建,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就曾提出,要“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这不仅为汽车改装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也有指导意见称,要推动汽车改装等规范有序发展,并鼓励打造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的消费创新项目。

近年来伴随着汽车产品的日益丰富,以及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国内的汽车文化蓬勃发展,汽车用户及消费者对汽车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潮流正在悄然兴起。这股潮流不仅体现在对汽车性能的追求上,更在于对汽车外观、内饰乃至整体风格的深度定制与改装等方面。而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中,明确提出相关指导意见,既是政策的方向,也有望释放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

客观上看,在汽车后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维修保养,对汽车改装等高端定制化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他们追求个性化,渴望自己的爱车能够与众不同,汽车改装是展现个性、体现品位的路径之一。从市场数据来看,汽车后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汽车改装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遵守规则明确边界

从消费数据看,国内汽车改装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当前改装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包括,在外观、内饰、动力系统等。但是,一些消费者仍然对汽车改装的相关规定并不清楚。据介绍,在改变车身颜色方面,车主可以选择合法合规的颜色进行变更,但像警用、消防等一些特殊颜色、具有标识性的颜色是绝对禁止的。同时,变更车身颜色后,车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否则就属于非法改装。对于车身贴膜,贴膜的面积和图案也有要求。大面积覆盖车身的贴膜如果改变了车辆原本的外观特征,就需要到主管部门备案。而且,贴膜图案不能包含暴力、色情、反动等违法违规内容,不能影响车辆的正常识别和交通安全。

在外观套件安装方面,包括前后包围、侧裙、尾翼等的安装也有边界。合法的外观套件必须符合车辆的安全标准,不能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安装的外观套件不能过于夸张,导致车辆外观与原厂车型差异过大,超出合理范围。同时,安装外观套件不能遮挡车辆的重要标识,如车牌、灯光等。如果外观套件遮挡了车牌,就会违反交通法规,属于非法改装。另外,安装外观套件时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产品,避免因套件质量问题引发安全隐患。

在轮毂和轮胎的更换中,按照规定,轮毂的尺寸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与车辆原厂规定的尺寸相符。如果更换了过大或过小的轮毂,会影响车辆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胎的正常工作,增加行车风险。轮胎的规格也要符合要求,不能随意更换不同尺寸或类型的轮胎。例如,不能将普通轿车轮胎更换为越野轮胎,除非车辆本身有相应的越野性能和配置。而且,更换的轮胎质量和性能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行车安全。

“车主必须清楚合法改装的边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个性和提升车辆性能的同时,确保行车安全,促进汽车改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专家提醒,如果盲目改装,就会增加车辆的安全隐患,这是车主值得注意的事。

完善标准促进消费

针对蓬勃发展的汽车改装市场,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汽车改装市场还存在政策法规滞后、现行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认证体系存在盲区、质量保障缺失、零部件认证成本高企、全链条质量追溯困难等问题,还需要健全与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也希望有国家主管机关发布专门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来全面、权威规范汽车改装。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的制度和经验,制定较为明确的改装法规,明确允许改装的范围、标准和程序,让改装市场有法可依。 同时,在检测认证方面,行业建议建立专业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提高检测认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改装车辆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在市场监管方面,应加强对改装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和山寨改装件的销售,维护市场秩序。在保险配套方面,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改装车的保险产品,根据改装的程度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为改装车提供完善的保险保障。

据悉,除了福建,其他部分省市也在推出支持政策。今年5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广东省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建立汽车改装的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早在2022年,上海推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汽车定制改装广场。

有机构预测,从长期展望看,只有汽车改装的法规全面完善,才有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大市场”,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有行业人士提出,一旦形成了成熟且有规模的汽车改装大市场,也将有更多专门为改装车设计的高性能零部件推向市场,形成零部件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汽车金融领域,会出现针对改装车的专属金融产品,如改装贷款、改装车保险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汽车改装还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改装+旅游”和“改装+文化”等新型业态,既是延伸汽车产业链和消费链,也是传播汽车文化的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53亿辆,为汽车改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2024年,汽车改装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其中,新能源汽车改装增速较快,已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35%左右。面对这个千亿元规模的大市场,值得方方面面通过完善机制、明确“尺度”,推动汽车改装市场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