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举步维艰,富士康趁虚而入?
7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NHK等多家日媒报道称,围绕日产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追滨工厂,日产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正在就共同使用该工厂进行协商。双方正在研究,在该工厂继续生产日产车型的同时,也生产鸿海的电动汽车。此举有望使追滨工厂免于被整并,继续运营,同时保住日本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网络。
对此,虽然日产方面称,上述报道“并非基于任何官方声明”,但从日产面临的困境,以及鸿海近年来积极扩大电动汽车业务来看,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日产推进深度经营重组
目前,日产正深陷经营困境,中美市场销量持续低迷,新车型研发进度滞后,且在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公司出现了高达6709亿日元的巨额净亏损。此外,与本田长达两个月的业务整合谈判破裂,直接导致后戈恩时代的“救火队长”内田诚下台,4月1日起,伊万·埃斯皮诺萨成为日产新任CEO,并于5月13日官宣“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汽车工厂,将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日本本土工厂也在削减范围内。
随后在5月17日凌晨,日本《读卖新闻》的独家报道投下重磅炸弹:日产计划关闭位于神奈川县的追滨工厂和湘南工厂。前者是日产电动汽车的摇篮,曾诞生过日产首款量产电动汽车聆风,后者承载着商用车制造使命。消息瞬间引发连锁反应,东京股市早盘日产股价暴跌,追滨工厂外的工会代表高举“保卫工作岗位”的标语静坐抗议。日产官网当日挂出紧急声明,强调“工厂关闭报道无事实依据”。
在6月24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围绕关税、亏损、业务重组等话题,以埃斯皮诺萨为代表的日产管理层受到股东们的质询。这是埃斯皮诺萨接任CEO以来首次主持股东大会。多位股东对公司运营不佳表达了强烈不满,部分股东要求管理层就当前日益严重的危机承担更多责任。面对严峻挑战的埃斯皮诺萨,关键任务是以裁员和关厂计划说服投资者,带领困境中的日产汽车重振旗鼓。
此次引起广泛关注的追滨工厂,自1961年启用以来一直是日产的大型主力生产基地,具备24万辆的年产能,但根据MarkLines的数据,2024年其产能利用率仅为40%,成为企业沉重负担。神奈川县等地方政府对其命运表示关切。
据知情人士透露,日产与鸿海协商的核心是追滨工厂的再利用,鸿海希望能在此地生产自有品牌的电动汽车,而日产则可通过将多余的产线转交给鸿海,提高整体工厂的开工率。此外,工厂周边聚集了众多日产系零部件厂商,若能避免关闭工厂,供应链也将得以保留。
对此,日产方面没有给予确认,而是表示,正在评估全球生产基地的整合与关闭事宜,除已宣布的两处基地外,这一进程尚未结束。“为实现经营重建,日产正在探讨国内外工厂的削减计划,对于与鸿海的工厂共同利用方案是否能真正推动经营重建,仍在谨慎评估。”NHK指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7日,日产宣布计划发行1500亿日元可转换债券,为推动日产转型并扭亏为盈提供资金。消息发布后,日产股价当日下跌约5%。过去12个月,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约40%。
■鸿海造车雄心不改
至于事件的另一主角鸿海,NHK评论道:“鸿海精密工业主要从事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委托生产。为实现业务多元化,其在5年前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此次被认为是有意借助日产工厂来推进业务扩张。”
一直以来,鸿海旗下的富士康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苹果代工厂”,随着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称王,富士康获得了丰厚回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不过,近年来,随着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富士康手机代工业务遭遇天花板,开始寻求业务多元化,电动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鸿海就对汽车产业上游零部件企业多有投资,但仍以IT产品代工为主业。直至2020年10月,在自家科技日上,鸿海宣布和裕隆汽车一起推出软硬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平台MIH。作为董事长的刘扬伟表示,富士康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目标是在5年后抢占10%的电动汽车市场。他当时还补充道,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说,鸿海有意将代工模式推向电动汽车领域。
不过,从后续发展来看,鸿海显然低估了汽车领域的难度与竞争之大。当然,鸿海一直没有放弃,其网站上列出了多款自家开发的车型,包括Model T公交车、Model V皮卡、Model N厢式货车、Model BSUV、Model E轿车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鸿海加速向日系车企靠拢。今年2月,日产与本田谈判破裂时,曾有猜测称鸿海可能会收购日产。刘扬伟当时表示,公司无意收购日产,但如果合作需要,将考虑收购股份。
今年4月,鸿海在东京召开电动汽车业务战略说明会,透露最晚2027年将在日本发售多款车型。富士康电动汽车首席战略官关润当时表示,此次会议旨在向日本企业展示富士康的电动汽车战略,且公司希望与日产在电动汽车业务上展开合作。“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与日本汽车制造商合作——尤其考虑到日产的兼容性——将成为富士康的优势。”关润指出。
随后在5月初,鸿海率先官宣与三菱的合作,双方原则上达成协议,由鸿海开发并向三菱供应一款电动车型。这款车将由裕隆汽车负责生产,并于2026年下半年在大洋洲推出。
一系列动作,反映出鸿海渴望扩大造车版图的雄心。而今,在日产面临困境之际,鸿海寻求使用其生产基地以扩大在日版图,且以此为基础,还可寻求与日产乃至更多日企的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