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技术领袖峰会:聚焦技术演进,拥抱AI创新

发布日期:2025-07-12·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薛亚培
赵建国 编辑:薛亚培

7月11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之“第七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行业发展现实,突出电动化、智能化、软件化与低碳化发展主线,主要聚焦智能驾驶技术演进、新能源动力多元创新、AI大模型与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汽车软件体系与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以及双碳目标下的全链碳管理路径,通过高层对话与技术研讨,共同探讨全球汽车产业面向智能与绿色转型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发言中指出,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更多参与到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像自动驾驶领域迫切需要法规、标准,需要监管,包括相关数据的使用、提供都要有规可循。同时,希望汽车行业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形成更多共识,围绕用户和市场,共同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技术主管(Technical Director)Olivier Fontaine在现场发言中表示,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也非常关注自动驾驶的监管课题,其中要管理的不仅是汽车制造商,还有相关数据。我们也希望这种监管有协调统一的方式,能够让更多国家的企业从中获益。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谈到,随着AI等技术与汽车的融合,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计算机器人或者是科技生命体。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都需要高度的算力,感知能力也发展很快。因此,汽车行业对芯片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芯片不仅要有足够高的算力,还要有足够高的安全保障。

宝马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雷凯博士(Dr.Robert Kahlenberg)表示,宝马对于研发有很多的投入和布局,也一直在发展壮大宝马中国的研发基地,现在已经成为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而且在功能上涵盖了整个研发流程,并有很强的快速灵活适应能力来面对整个行业的变革,能够实现高度定制化、智能化以及可持续的出行解决方案。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讲到,现在中国汽车“出海”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很多中国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能够适应全球各国的法规需求,以及海外不同地区的客户价值的特点、需求。海外市场下一步肯定还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而且,混合动力是新能源转型中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内燃机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也希望能够鼓励和支持混动系统和内燃机的持续创新研究,来保持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开阳实验室CTO宋廷伦提出,从用户和市场角度看,奇瑞不管是开发整车还是动力系统,都要给用户提供四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可承受的价格、可以信赖的安全、可以放心的续航里程。奇瑞在动力系统的研发中,也在强调全球化、智能化、AI化,既体现在零部件上,也体现在整车上。希望让我们的新能源技术带来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给自动驾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开源节流,意思是不只要从车上拿到自动驾驶的数据训练集,还要做很多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路端的设施是可以生成用于自动驾驶训练的数据集的。二是车企要尽可能的收敛,先保证车企内部的自动驾驶的数据是可以通用的。三是希望企业能够携手合作,在一个数据空间的架构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四是不要卷价格,要卷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赵慧超坦言,内燃机的发展方向,一是运行高效化,这是内燃机的核心竞争指标。二是要优化油耗,这是用户的关注点。此外,还有小型化。下一代内燃机的开发,也面临着转型,我们可以正向的去系统思考,开发一个通用化、模块化的机型。未来,我们要开发全新的内燃机,要在多方面都有所进步。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院长王磊表示,在智能座舱交互方式演进上,自然语言会逐步取代图形界面成为主导,让人车对话真正打破技术屏障,更加自然也更加直接。AI加座舱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智能化组合推演,实现功能指数级的拓展,来精准识别、快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绝非是单纯的技术迭代,更应该是人车交互范式的全面的塑造。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说,调研发现,中国电动汽车用户的独特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有纯电的感受,有独特的起步加速的驾乘体验。二是期待对外放电,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露营,他们希望能够用外放电源实现野炊、放音乐、投影等多种需求的用车场景。三是没有续航焦虑,提高用车的便利性。四是换道超车,即智能化及自动驾驶的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分析,汽车行业的数据应用,包括汽车设计研发中的优化、自动驾驶的训练,到汽车生产制造环节的质量管控,再到服务环节的远程诊断、主动服务等,都是数据驱动下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介绍,华为今年的规划是进行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试点商用,同时开展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到明年,华为将推进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商用;城区场景则继续开展试点。2027年,华为计划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2028年,达成无人干线物流的目标。

博世电驱动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许长春表示,博世一直立足于中国市场,有很强大的本土研发创新团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现在博世在中国是扎根于本土,服务于全球。对于全球市场,博世有强大的法规团队在研究各地的法规,以适应不同区域客户的需求,所以博世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杜强认为,在软件定义汽车、AI定义汽车背景下,应用层的开发更为复杂,车企也非常重视操作系统和技术软件层面的技术,车企给开发者提供的是一个纯嵌入式软件的环境,更多的是类互联网、手机软件开发那样的环境。而且所有供应链和相关的配套都是AI驱动,这样才能满足车企的要求。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提出,智能汽车正

出现数量级的算力的大幅提升,给消费者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其中有三大核心支撑的要素。一是算力决定体验的上限,二是算法的重要性,算法决定了体验的兑现能力。所以,一定要有快速拥抱更高性能的算力基础。未来汽车产品应该化繁为简,从营销驱动转变为真正的用户体验、产品力驱动,拿出高质量的产品,最终打动消费者。

芯擎科技CEO汪凯表示,为什么说在中国做芯片有较大机会,中国汽车正在快速增长,同时目前车用芯片国内市场份额还不到7%,与外资有巨大差距。所以,我们在国内做芯片,是能够把它做好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汽车智能化应用方面,中国市场有丰富的场景需求,这是创新最大的驱动力,也是产品迭代最大的加速器,希望所有软件、芯片、科技企业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且希望企业能够团结在一起,创造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竞争中的硬实力。

当天的峰会分为上半场高峰论坛和下半场主题论坛两个环节,上半场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主持;下半场由付炳锋主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