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幅攀升!全球分化加剧 | 6月车企市值

发布日期:2025-07-15· 中国汽车报 市值研究组 编辑:齐萌
市值研究组 编辑:齐萌


图片

2025年6月《中国汽车报》汽车市值研究组继续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月度市值变化进行全面跟踪、梳理和比较分析。并基于2024年全年的数据积累基础上,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年度市值表现进行总结,并对2025年市值变化趋势进行预判。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详实、更客观、更多元、多维度的市值变化数据分析。

2025年6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统计范围依然涵盖国际和国内上市的主流整车、零部件企业,以及主要新创公司和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统计在内的上市企业数量共计130家。

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TOP20   

头部阵营排位持续波动    

根据汽车市值研究组的统计显示,整体看,2025年6月统计范围内的130家企业中,有73家实现市值同比增长,占比56%,有72家实现环比增长,占比超过55%。同环比增长的企业占比较5月有所提升,环比增长的企业占比较5月有所下降。

从2025年6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前20的排名看,市值同比增长的企业为10家,环比增长的企业为15家。排位方面,头部阵营持续呈现波动,其中比亚迪较上月排名跃升2位,超越小米和宁德时代跃升至6月市值排行第三,福特的排名较上月也提升4位,位居13名。前20名的企业有9家排位较上月有所下滑,5家企业排位提升,6家企业持平。

具体到各细分领域,2025年6月,A股市场三大指数呈现分化走势,总体市场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内零部件领域,同样呈现“板块分化、龙头凸显”的特征,动力电池板块延续复苏态势,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内部分化加剧,传统零部件与轮胎板块 “稳中有变” ;国际主流跨国公司6月市值呈现欧美系向好、日系全面下滑的局面;部分汽车新创公司市值则在持续崛起中分化得愈加明显。

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市值   

持续分化  结构性机会犹存    

6月,A股市场三大指数呈现分化走势。与之相呼应,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也在这种大势中呈现不同表现,15家上市公司市值环比上涨,略好于上月,但大多数市值环比下滑者的跌幅处于微跌区间,表明其实力犹存,总体市场活跃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龙头股比亚迪本月末市值18238.46亿元,环比上升69.71%,同比上涨150.51%。其中,比亚迪股本数由5月末的29.11万股增长到6月末的54.95万股。6月,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销售38.25万辆的月销量保持领先,同比增长11.98%,环比增长0.03%。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稳坐新能源汽车市场头把交椅。除了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拓展,6月25日,比亚迪家族面向海外市场的全新成员比亚迪M9在墨西哥全球首发,带来新的看点。上半年,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比亚迪此前曾表示,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在80万辆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

本月榜单市值排名前5名中的变化是上汽集团超越长城汽车,跃居第3位。其当月末市值1857.84亿元,环比微降0.99%,同比增长15.81%。6月,上汽集团销售整车36.5万辆,同比增长21.6%。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增长12.4%;上半年零售交付220.7万辆。其中,上汽自主品牌销量为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占公司整车总销量的63.50%,较去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上半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为49.41万辆,同比增长1.27%。同时,上半年上汽集团积极推动自主乘用车大变局,改革激发活力。公司联手华为打造尚界新品牌车型,预计下半年上市。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增长11.40%,终结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降。

江淮汽车成为本月市值榜前10名中市值环比涨幅仅次于比亚迪者,其本月末市值875.57亿元,环比增长4.67%,同比大涨153.09%,也是榜单上市值当月同比涨幅第一名。6月9日,江淮汽车涨停;6月11日,盘中一度涨停。有分析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与华为合作发布的首款百万元级豪华轿车尊界S800,该车型的市场表现超出预期。尊界S800于6月18日批量投产。江汽集团官方透露,尊界系列第二款、第三款产品已在加速研发。

6月,海马汽车出现新升势,其月末市值达73.02亿元,环比增长10.99%,同比增长45.08%。6月24日,海马汽车开盘快速拉升至涨停,引人瞩目。当月,海马汽车表示,盒子汽车作为公司首款B端新能源汽车产品,顺利取得产品公告目录,已具备量产上市的前置许可条件。当前,产品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已在公司内部实现小规模验证交付。海马汽车方面称,公司现在主要靠出口业务,今年要力争扭亏为盈。

商用车板块当月起伏不大,仍然处于震荡分化走势之中,其中领涨者为安凯客车,其当月末市值55.43亿元,环比增长4.05%,同比增长54.06%。上半年,安凯客车累计出口量大涨80%。这其中,6月的出口成绩尤为吸引人注意。120辆安凯新能源客车实现出口吉尔吉斯斯坦。之前,从首次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初试锋芒,到哈萨克斯坦300辆订单的强势突破,再到吉尔吉斯斯坦120辆大单,安凯客车在中亚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中国客车制造的硬核实力。不仅如此,安凯新能源汽车产品版图持续扩大,已成功出口至法国、意大利、乌拉圭、尼日利亚、韩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步伐坚实有力。

经销商板块6月表现良好,7家上市公司市值呈现“4升3降”态势。其中,正通汽车表现突出,其当月末市值13.07亿元,环比大涨195.71%,涨幅在当月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中居首%。6月2日,正通汽车发布公告,计划向认购人发行66.69亿股认购股份,此举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次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资本实力,通过增加股本,提升公司的整体财务健康状况,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资金支持。

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5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6%,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3.9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表明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展望下半年,尽管外界仍有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稳增长的条件正日益向好,因此,行业有望在新的政策和市场支持下,新车销量仍将稳健增长,上市公司也会迎来结构性新机遇。

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市值   

分化进一步加剧    

6月,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市值呈现“板块分化、龙头凸显”的特征。动力电池板块延续复苏态势,部分企业实现显著增长。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内部分化加剧,技术迭代速度成为市值波动核心因素。传统零部件与轮胎板块则呈现“稳中有变”的格局。

6月,动力电池板块延续了5月的复苏势头,头部企业与二线厂商共同推动板块市值攀升。行业龙头宁德时代6月市值达11498.71亿元,环比微增0.89%,同比增幅高达45.19%。此外,国轩高科表现尤为亮眼,6月市值585.58亿元,环比大幅增长32.54%,同比增幅达53.58%。孚能科技同样表现强劲,市值177.19亿元,环比增长12.75%,同比增长51.04%。整体而言,动力电池板块的增长动能仍依赖技术迭代与海外市场拓展,原材料价格企稳也为企业盈利改善提供了空间。

6月,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市值分化明显。禾赛科技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代表企业,6月市值达209.54亿元,环比增长16.51%,同比激增433.32%,成为板块内最大亮点。这与其固态激光雷达的量产落地及海外车企订单的批量交付密不可分,高精度传感器需求的爆发为其注入强劲动能。相比之下,部分企业面临阶段性压力。经纬恒润市值107.09亿元,环比下降15.02%。整体板块正加速向“硬科技”聚焦,研发投入强度与技术落地速度成为市值分化的核心变量。

传统零部件与综合板块呈现“龙头稳、转型快”的特征。宁波华翔表现突出,6月市值149.86亿元,环比增长21.28%,同比增长42.27%。轮胎板块则呈现“环比回暖、同比分化”的格局。在新能源替代趋势下,发动机板块仍承压,但头部企业通过多元化转型打开空间。

在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短期市值波动是表象,长期技术壁垒与战略执行力才是核心。未来,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与高效落地能力的企业,将在分化中占据先机,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国际主流汽车公司市值   

欧美系向好 日系全面下滑

6月纳入统计范围的26家跨国车企中,有15家实现了环比增长,11家出现环比下滑。同比方面,则只有8家车企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他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下滑。

首先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5月离开特朗普政府让股东和支持者们松了一口气,但这种宽慰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之后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矛盾激化,引发投资者担忧,拖累了特斯拉股价。当然,由于特斯拉股价在去年10~12月美国大选前后出现飙升,虽然之后有所下滑,但目前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过,就在7月初,随着马斯克猛烈抨击“大而美”法案,宣布成立“美国党”,再次高调介入政治,特斯拉股价出现暴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特斯拉股价或将进一步承压。

再看丰田汽车,6月市值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不止是丰田,本田、日产、斯巴鲁、马自达、五十铃等日系车企也都出现了同比及环比双双下滑。原因之一可能是美国关税。由于日本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对日本汽车业造成了重大冲击。日本方面一直想方设法寻求美国豁免汽车关税,却始终未能如愿,多家日系车企下调新一财年利润预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日前宣布,美国将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和韩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汽车也不例外,消息公布后,日系车企股价进一步受创。

欧洲车企方面,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集团、宝马、大众集团、保时捷均实现了环比增长,但幅度都不大。Stellantis集团也实现了约5%的环比增长,但较去年同期仍呈现腰斩态势。由于北美市场“爆雷”,盈利能力遭受严重冲击,净利润暴跌等因素,去年下半年至今,Stellantis集团股价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原美洲区(涵盖北美和南美)首席运营官兼集团首席质量官安东尼奥•菲洛萨,已经于6月23日正式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担负着振兴Stellantis的艰巨使命。

韩国车企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以及美国车企通用和福特的表现也值得关注,6月市值均实现了两位数的环比增长。销量方面,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消费者担忧潜在关税可能导致车价上涨,纷纷加快购车步伐,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销量合计接近90万辆,同比增长9%,刷新上半年纪录。与此同时,得益于SUV、皮卡等车型的热销,上半年通用及福特在美销量同样实现大幅增长。新车的畅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车企股价及市值的上涨。

部分汽车新创公司市值

在崛起中分化    

6月,小米集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企业市值持续领跑,在新势力及初创企业中,有些市值持续滑落,甚至面临摘牌的危机。两相对比,分化比较明显。

小米集团以1.42万亿元港股市值稳居榜首,其市值增长逻辑已突破传统汽车制造范畴。SU7 Ultra首月订单突破5万辆的战绩,验证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商业价值:MIUI车机系统与小米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使70%的SU7车主转化为小米手机用户,形成"硬件引流-生态变现"的闭环。

理想汽车以2067亿元市值稳居新创公司第二,其市值支撑源于"增程式技术+家庭用户定位"的精准卡位,其6月销量为36279辆。

小鹏汽车以1321亿元市值跻身前三,其市值增长动力来自"端到端智驾+全球化布局"的双轮驱动。XNGP智驾系统在城区NOA覆盖率上已逼近特斯拉FSD,2025年6月海外销量占比突破30%,成为首家在欧洲实现L3级自动驾驶认证的中国车企。资本市场开始将其对标"中国版特斯拉":虽然单车毛利率(18%)低于理想(22%),但研发投入占比(1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技术壁垒构建的想象空间支撑其市值持续攀升。

VinFast市值从上市初期的687亿元暴跌至547亿元,环比下跌4.97%,成为6月国际新创势力中跌幅最大的企业。其市值“崩塌”源于三大困境:一是技术依赖症,电池、电驱系统均采购自宁德时代和汇川技术,核心技术缺失;二是本土化失败,在美工厂因工会纠纷停产3个月,交付周期延长至6个月;三是品牌认知度低,用户对其续航虚标、车机卡顿等投诉率较高。

数据采集能力的较量也反应在车企市值的表现上:小米的激光雷达方案虽单车成本超2000美元,但数据精度高,正在高端市场形成替代效应。其Xiaomi HAD系统已积累超过10亿公里的实车数据,这种数据壁垒使其市值中技术属性占比超过35%。而VinFast等企业因缺乏自主数据采集能力,市值中技术含量不足10%,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已过半,汽车市值榜单本质是一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中国车企的崛起,不仅源于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更在于其构建起了"技术-生态-本土化"的价值共同体。

附:2025年6月完整榜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