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300亿关厂解难题,这家跨国巨头为何选择这条“单向车道”?
近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在2027财年结束前计划关闭其位于东京南部神奈川县的追滨旗舰工厂,所有在该工厂制造或计划生产的车型,都将转移至由福冈县的日产汽车九州公司生产。而此举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成本和缩减产能,以全面推进企业重组。
面临巨亏关厂降本
日产表示,追滨工厂目前约有2400名员工,日产汽车正试图压减支持,筹集资金扭转其迅速恶化的财务和运营状况。
对此,4月新上任的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表示:“世界在每分钟都在变化。今天的声明标志着一项重大的结构调整,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困难。但我坚信,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克服当前困境、重回增长轨道至关重要。”他对那些将因工厂完全关闭而受到影响的工人表示了同情,并承诺公司将“探索多种方案,以确定最适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让这些员工得到公平和负责任的待遇。埃斯皮诺萨表示,即使找不到买家,关闭追滨工厂的决定也不会改变。
追滨工厂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61年开始运营以来,一直是日产汽车公司的旗舰工厂。在这里,日产2010年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大规模量产的聆风(Leaf)电动汽车。目前,该工厂主要生产小型车辆,包括日产Note以及其高端版本日产Aura。
该工厂也是横须贺市和神奈川县的重要经济支柱,是一个重要的纳税大户。围绕该工厂,还有数百家当地的分包商,从零部件供应商到物流公司,都依赖其运营,并使得附近的餐馆、零售店和服务业得以持续繁荣。
日产表示,位于该工厂附近的其他日产汽车的机构,包括一个研究中心、一条测试跑道、一个碰撞测试设施和一个码头,都不会因该工厂的关闭而受到影响。
如何降本更为重要
就此,日产明确表示,近期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其雪上加霜。在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中,日产被视为受对进口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影响最大的一家企业。这是因为,据专家分析,其客户群体长期以来对价格的敏感度要高于其竞争对手的客户群体。
日产透露,其近年来一直在持续亏损,受到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一些区域的销量下降,以及巨额重组成本和库存膨胀带来的副作用,截至今年3月,日产的财政年度亏损为6709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而上一财年还有4266亿日元利润。埃斯皮诺萨取代了内田诚(Makoto Uchida)后,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埃斯皮诺萨上任后,就开始一系列重组计划。计划削减日产全球约15%的员工数量,裁员近20000人,并将公司的17家工厂的生产整合至10家工厂,由此,日产汽车的年产量可能会从350万辆降至250万辆。
之前,日产与本田公司的合并谈判,曾经被看作是一条潜在的自救之路,但双方的谈判在今年2月破裂,当时本田方面提议将日产公司变为其子公司。此后,日产一直在寻求资金支持和重要合作伙伴。
有鉴于目前的情况,日产已经取消了此前在日本南部建设一座价值10亿美元电池厂的计划。日产表示,相关成本及影响情况将在其7月30日的下一次季度业绩报告中予以披露。
浴火重生寻找出路
当地舆论认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激烈竞争中,日产汽车要想实现重生,必须在技术上寻求突破。
目前,固态电池也是日产的一大技术之长。日产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研发费用的压缩,试点工厂的进度受到了影响。日产需要加大对固态电池研发的投入,确保能够按时实现量产目标。在研发过程中,日产应将研发预算向电池材料与结构创新倾斜。通过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放电性能,降低成本。有观点称,一旦日产能够成功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将为其电动车型带来显著的技术优势。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够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大幅提升,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更快的充电速度也将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减少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凭借这些优势,日产将能够重建其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标签,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还有行业人士指出,在市场策略方面,日产需要放弃“全球车”的执念,采用区域定制化的产品策略,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推出专属车型,其中欧美等区域市场是其重点突破的方向。北美市场则对皮卡车型有着独特的需求,皮卡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体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电动化技术的发展,皮卡电动化转型成为了必然趋势。日产应聚焦北美市场的皮卡电动化转型,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电动皮卡车型。在设计上,注重皮卡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在性能上,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和拖拽能力,使其能够与传统燃油皮卡相媲美;在价格上,合理定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吸引消费者购买。
面对如今的市场竞争,构建良好的生态更为重要。有关专家认为,日产还需要对其生态系统进行重构,通过供应链与联盟的双重革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联盟方面,日产应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尽最大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研发先进的电动平台技术,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日产还可以探索与科技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突破软件短板。
此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在汽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观点提出,日产在软件技术方面相对薄弱,应通过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提升自身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软件领域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构筑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