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为应对压力计划多举措削减成本,为车企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发布日期:2025-07-25·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7月24日,据彭博社报道,保时捷汽车公司已经向员工发出警告,称公司将进一步削减成本,以应对市场需求下滑以及美国关税不断上升带来的双重压力。据彭博社获取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在备忘录中表示,公司将在今年下半年探索一系列成本削减措施。

早在今年2月,保时捷就已宣布裁撤1900个岗位并终止约2000份临时合同,而今,或许其会推出更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等措施,引发业界关注。

销量下滑带来困境

从销售数据来看,保时捷今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销量同比下滑6%,仅售出14.64万辆汽车。尽管北美地区的交付量实现了10%的增长,达到了4.36万辆,但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产品供应的增加以及价格保护政策的实施。相比之下,德国本土市场的销量则同比大降23%,仅为1.60万辆。而在中国市场,保时捷的交付量更是同比大跌28%,仅为2.13万辆。

“我们多年来一直依赖的商业模式,如今已不再适用。”奥博穆表示。如今,保时捷目前正面临电动汽车(EV)需求低于预期以及中国市场奢侈品销售疲软的困境。而美国作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由于其依赖进口,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等相关政策正在压缩保时捷的利润空间。奥博穆谈到,“这些因素对我们造成了沉重打击,比许多其他同行车企受到的打击更严重。”此前,保时捷已警告称,由于美国市场增长放缓等因素,今年的销售前景将十分艰难。

据悉,此次成本削减计划中的额外削减措施,是指保时捷将与工会及相关组织协商,旨在增强公司未来几年的盈利能力。保时捷的目标,是在中期内将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5%至17%,而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8.6%。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子品牌,保时捷正在效仿母公司大众汽车的做法,试图削减在德国的生产成本。客观上看,德国的劳动力和能源成本较高,大众汽车去年年底已与工会达成协议,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削减产能并裁员3.5万名员工。

行业转型加剧挑战

在行业人士看来,面对当前全球汽车业的变革,包括保时捷这样的跨国品牌也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豪华车市场,世界各大区域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除了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在欧美市场也成为对传统汽车品牌的一大挑战因素,并对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

保时捷的电动车型Taycan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品牌向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标志。然而,2024年Taycan的销量却很不理想,令人失望。与此同时,保时捷的燃油车主力车型Macan、Panamera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Macan的销量下降了21%,Panamera的销量下降了20%,这些车型均面临生命周期末期的压力,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

在研发投入方面,保时捷虽然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相对慢了一拍。与一些竞争对手相比,其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进度较慢,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在产能布局方面,保时捷也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无法满足市场对其产品升级的需求。行业专家指出,这些结构性挑战,使得保时捷在行业转型期处于被动地位,迫切需要进行深度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多措并举带来启示

据悉,此次保时捷削减成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在生产端,保时捷以德国高成本产区为核心,大力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其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大幅压缩德国工厂的生产成本。同时,将通过自动化升级与产能整合,降低能源与人力成本占比,提升单车制造利润率。在渠道端,通过收缩部分区域市场经销商网络,重构豪华消费场景。在线下收缩的同时,还积极开发线上平台,让用户通过线上平台预约试驾、咨询售后服务等,大大降低了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省渠道开支数亿欧元。在研发端,保时捷进一步聚焦区域化、本土化需求,补齐智能化短板。尽管面临着成本削减的压力,保时捷依然逆势加大中国研发投入,扩建本土团队。并将重点开发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努力提升技术竞争力,适应消费者需求。

同时,保时捷还调整了电动化战略节奏,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的激进目标,转为“油电并行”策略。这一转变体现了保时捷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其中,据报道,保时捷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混动车型,这款车型将结合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的优势,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里程的需求,又能够降低排放,符合环保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保时捷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实,保时捷这些举措,既反映了其能够迅速面对产业变革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的能力,也给其他车企带来一定的启示。”有行业专家认为,如何在电动化转型的同时兼顾利润与增长,是一些车企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成本削减不仅仅是简单的“节流”,更是与产品结构调整、本土化创新紧密相连。而保时捷的做法,无疑带来了参考和借鉴。

有评论指出,未来,豪华车企能否转型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自身的品牌基因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在智能化赛道上打造差异化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积淀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只有这样,豪华车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释放光彩,实现可持续发展。

显然,当前的保时捷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调整策略、降低成本、提升业绩,将成为其未来能否持续领跑豪华车市场的关键。在奥博穆带领下的保时捷,能否通过此次削减成本等一系列举措达成预期目标,尚需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