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跨国巨头大手笔收购印度整车工厂,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发布日期:2025-08-04·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刚刚进入8月,全球新一起车企收购案就已经鸣锣开张。

8月1日,雷诺宣布,将收购日产在印度金奈合资工厂剩余的51%股权,成为该工厂的唯一所有者。为推动这一收购业务及后续相关工作,雷诺已经任命Stéphane Deblaise为雷诺集团印度首席执行官,任命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

收购后合资变独资

欧洲舆论认为,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股权交易,它意味着雷诺自此将持有该工厂100%股权,成为这家工厂唯一的“老板”,原有的合资公司架构也将随之解体,由此开启雷诺在印度这一工厂的独资运营。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雷诺任命的雷诺印度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blaise肩负重任。其实,Stéphane Deblaise并不是新人,而是一员“老将”,其丰富的行业履历和对新兴市场的深入理解,无疑将给雷诺在印度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为充足的底气,也让外界对雷诺后续发展充满期待。

此前,2010年雷诺-日产联盟携手让金奈工厂投产,便为其赋予了重要使命,而多年的发展也证明它不负众望。截至目前,金奈工厂已累计生产超28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背后是其强大制造能力的体现。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43%(约120万辆)的汽车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国际汽车贸易版图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还配套生产了460万台发动机及变速箱,是汽车制造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产能来看,金奈工厂年产能稳稳稳定在40万辆以上,这一规模使其在东南亚地区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制造枢纽。

在功能定位上,金奈工厂有着“双保险”属性。行业专家认为,一方面,它是印度本土市场汽车供应的关键力量,为满足印度国内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持续发力;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出口基地,它承载着雷诺-日产联盟对海外市场的野心,源源不断地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可以说,金奈工厂是雷诺布局南亚及新兴市场的核心支点,是其全球战略棋局中一颗关键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全资控股无疑将进一步强化雷诺对这一关键支点的掌控力。

巨头收购重塑格局

从多个角度看,此次雷诺的收购意蕴深长。

从雷诺集团视角看,此次收购堪称一场战略棋局中的关键落子,为其在区域市场及全球布局层面带来全方位战略赋能。

在区域市场话语权方面,独资化改造让雷诺彻底告别合资时代的决策羁绊。以往在合资体系下,一项生产计划或产品调整往往需要经过漫长且繁琐的双方协商流程,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常常贻误战机。如今,实现100%控股后,雷诺能够凭借自身意愿自主制定生产计划,灵活调整产品矩阵,以最快速度响应市场需求。例如,当东南亚市场对小型SUV需求激增时,雷诺可迅速调配金奈工厂产能,加大科雷傲等小型SUV生产力度,快速投放市场,抢占份额。

同时,印度本土低成本制造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相较于发达国家高昂劳动力成本,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其1/5,雷诺通过优化供应链及生产流程,预计可将单车生产成本降低15%-20%。这使得科雷傲、Duster等主力车型在东南亚、中东等价格敏感度高的市场,能以更亲民价格参与竞争,性价比优势凸显,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市场空间。

在出口网络全球化辐射上,金奈工厂现有超40%出口量的基础,为雷诺提供了绝佳全球化扩张跳板。雷诺计划将其全力打造成右舵车全球生产中心,重点瞄准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市场。想象一下,未来在澳大利亚广袤公路上,行驶着从印度金奈工厂驶出的雷诺右舵车,凭借其可靠品质与合理价格,吸引当地消费者目光;在东南亚各国拥挤街道,雷诺右舵车穿梭其中,满足当地居民日常出行需求。据专业机构测算,到2027年,金奈工厂出口规模有望突破80万辆,这意味着届时将贡献集团12%的全球产量,成为雷诺全球产能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助力雷诺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开拓出更广阔疆土。

与此同时,反观日产此次出售金奈工厂股权,则是在全球经营困境下的无奈战略取舍。从财务逻辑看,日产深陷亏损泥沼,亏损如沉重枷锁束缚其发展步伐。为扭转这一局面,日产已经陆续将全球范围内关闭多家工厂并裁员。而出售金奈工厂51%股权,如同一场 “及时雨”,可一次性回收约3亿美元现金流。这笔资金对于急需资金输血的日产而言意义重大。

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雷诺收购日产在印度金奈合资工厂股权,其影响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层层涟漪,产生了一系列长尾效应,不仅对雷诺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在更广泛的行业层面引发变革,为新兴市场投资模型迭代和全球汽车产能再分配带来新的思考和变化。

有行业人士认为,从新兴市场投资模型迭代角度来看,金奈模式犹如一颗闪耀的“试验星”,为全球汽车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合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以往传统合资模式下,各方在决策、利益分配等方面常存在诸多矛盾,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金奈模式通过独资化运营,实现了技术授权与本土生产、全球出口的有机结合,有望催生“技术授权+本土生产+全球出口”的新型合作范式。

如今,韩国现代汽车在越南、日本丰田在印尼等车企,都在密切关注这一模式发展。现代汽车在越南市场,一直寻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金奈模式中雷诺凭借对工厂的绝对控制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这让现代汽车看到了提升自身在越南市场运营效率的可能性。

同时,丰田在印尼也面临着如何更好融入当地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金奈模式下的本土生产与全球出口协同发展,为丰田提供了战略参考,或许会促使丰田在印尼加大本地化研发和生产投入,加强与当地供应商合作,构建更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在印尼及周边市场竞争力。

外界舆论认为,在全球汽车产能再分配方面,随着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产能转移趋势愈发明显。日产关闭墨西哥、英国工厂,这一决策背后是对全球市场战略调整的考量。而雷诺全面接手金奈产能释放,成为这一产能转移浪潮中的关键一环。从宏观角度看,全球汽车产能正从北美、西欧等传统汽车市场向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

据行业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亚洲产能占比将提升至65%。这一转移趋势反映出新兴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地位日益重要。在南亚,印度凭借庞大人口基数、快速增长经济和不断提升消费能力,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竞相布局的热土;在东南亚,印尼、泰国等国家也以其独特市场优势,吸引众多车企投资建厂。雷诺在印度金奈工厂的独资化运营,顺应这一产能转移趋势,通过扩大产能、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在新兴市场产能占比,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行业人士指出,这也会促使其他车企重新审视在新兴市场产能布局,加剧市场竞争,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这场看似突发的股权交易,实则是汽车产业全球化3.0时代的必然选择。当规模效应让位于战略主权,当协同联盟演变为竞合博弈,雷诺在印度的这场豪赌,正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写下注脚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深度掌控核心市场的“制空权”,才能在电动化、智能化的风暴中站稳脚跟,达成自身愿景。这或许是雷诺这一收购案带来的新启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