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汽车国补暂停又重启,精细化调控上场
近日,武汉市以旧换新政策暂停一天又重启的消息引发关注。8月17日,武汉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调整武汉市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公告》,武汉汽车置换更新政策自2025年8月19日24时起暂停实施。8月18日武汉市洪山区商务局的一位人士表示:“17日发布的暂停通知已经撤回,现在全省仍然延续之前的以旧换新政策。”
事实上,贵州、湖南、河南、安徽、青海……短短两个月内,全国多地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按下暂停键。不过,新政接力已在路上,政策也转向精准调控,汽车消费支持进入下半场。
多地一度暂停
近两个月以来,全国范围内多地出现汽车补贴暂停。安徽省的合肥、六安、芜湖、黄山、滁州等多个城市从7月开始陆续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湖南省长沙、岳阳、怀化、永州于7月31日午夜关闭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通道。进入8月,河南、湖北、青海、贵州、内蒙古等多地也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部分城市,例如呼和浩特甚至连报废更新政策也一并暂停。
这场补贴暂停调整看似突然,实则早有迹象。重庆、许昌、惠州、沈阳等城市在今年5-6月期间就一度关闭了相关通道,贵州于6月22日取消了二手车置换政策。
政策暂停背后,是一场远超预期的消费热潮。补贴资金消耗速度远超预期是最直接的因素。财政部今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包括汽车在内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再加上其他消费品补贴,今年1月和4月下达的前两批1620亿元资金被迅速耗尽。
在以旧换新补贴申领发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市场乱象。部分商家通过“零公里二手车”的手段骗取补贴,耗费了大量财政资金。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已引发监管重拳,重庆等地启动专项审计,重点整治资金审批漏洞。
当然,暂停并非终止。贵州将暂停原因解释为“平台系统技术升级改造”,重庆、广西等地则明确标注“非终止”,这为政策重启留下了空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也曾作出回应,明确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统一截止时间仍为12月31日,当前各地的暂停只是阶段性调整,后续还将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另外,这些暂停主要针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而汽车报废更新政策在大多数地区仍在继续实施。
政策转向精细化调控
市场层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1500万辆。中汽协指出,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另外,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增换购比例持续提升,且燃油车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在汽车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过60%,超过660万辆老旧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或者节能型汽车。
乘联分会此前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5月,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以旧换新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降到30%左右。这足以证明补贴对于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何毅也透露:“随着汽车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汽车增换购比例有望提升至65%以上。”
而今,甘肃、广西、重庆等地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已经重启,普遍采用“先领先得”机制,并对资金额度进行规划。例如,重庆追加3亿元预算资金用于第三季度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采用“分月投放”机制,8月投放2亿元、9月1亿元。
一些地区还调整了补贴申领方式。甘肃、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推出了汽车补贴限量“抢券”模式。邯郸、咸阳等城市也将补贴政策调整为“先领取资格、再申报补贴”。广西则是每日投放400万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额度,用完即止。鄂尔多斯要求补贴车辆必须本地注册,阻断跨区域套利。这些精细化调控,意味着政策从“一刀切”转向“分类施策”。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地方花钱太快了,改成‘抢券’模式可以控制节奏,使资金稳定使用,避免支出过快。整体发展节奏应可控,避免过快,以更健康、稳健的方式推进。行业发展也不应依赖补贴,而需依靠自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地区置换补贴按下暂停键,但新的利好政策已经出台。财政部8月12日推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自9月起,消费者在汽车等领域的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单笔最高可享3000元支持。
另外,部分地区补贴加码。湖北省发放1亿元“惠购湖北”暑期零售餐饮消费券,含汽车后市场消费券,覆盖轮胎、机油等保养消费。孝感市推出汽车以旧换新专项叠加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最高可分别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享2500元、3000元叠加补贴。
今年7月,财政部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可以看出,政策调整只是中场休息,汽车消费支持的下半场正在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