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版本流行极简风?
7月底,理想i8上市3天大定订单仅6000辆左右,不及预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火速改配,推出号称“标配即顶配”的“理想i8听劝版”,竭尽所能避免“上市即哑火”的尴尬局面。所谓“理想i8听劝版”,是理想i8根据市场反馈对版本设置进行了调整,由3个车型版本缩减为1个,同时调整了售价。
除了理想i8缩减版本外,最近上市的一汽-大众揽境虽为燃油车,也仅提供两个版本。纵观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业的这些年,新车版本数量似乎呈现简化趋势。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汽车会步消费电子行业的后尘,走版本极简路线吗?
少即是多 精简版本成潮流
“32万元的车用的是欣旺达的电池和地平线的芯片,就连核心卖点的‘冰箱’、‘彩电’也都没有了”“Max版本居然没有‘彩电’”“Ultra配置倒是可以,但价格不够美丽”……
7月29日,理想i8上市,延续了此前理想L系列的车型版本配置,共推出Pro、Max、Ultra 3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2.1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元。然而,上述配置却引发众多网友吐槽。
在众多吐槽声之中,“冰箱彩电大沙发”未能标配的意见最为突出。官方信息显示,理想i8 Pro版本并未配置智能冷暖双用冰箱及后排娱乐屏,就连贵了2.8万元的Max版本也并未配置后排娱乐屏。“冰箱彩电大沙发”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理想三大件”,而如今理想i8三个车型版本中两个版本均未能配置齐全,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失望”。此外,还有消费者提出,Pro版搭载的欣旺达电池、地平线J6M智驾芯片也让32.18万元的价格稍显“破费”。
官方数据表明,理想i8上市后,有超98%的用户选择了Max和Ultra车型。这一数据足以证明,Pro版本的配置并不符合市场预期。为此,理想将Max版本作为标准配置,推出单一版本,并将售价从34.98万元调整至33.98万元。
刚刚上市便调整配置,此事并非理想首创。早在2022年,小鹏G9上市之初推出570G、570E、702E、650E性能版、650X性能版及650X上市纪念版共6个版本,价格区间30.99万~46.99万元。然而,由于命名逻辑混乱、配置相对寒酸,遭到不少用户吐槽。新车发布不到两天,小鹏汽车便宣布更改车型版本命名方式及配置,以“CLTC续驶里程数+Plus/Pro/Max”的命名方式推出8款车型版本。此后,随着持续改款,小鹏G9版本配置也在持续精简。2024款G9将车型版本精简至5个版本,而今年3月上市的2025款小鹏G9仅有3个版本。
其实比亚迪在今年6月的核心经销商会议上也提出精简SKU(库存量单位)的举措。根据规划,比亚迪将砍掉冗余款型,将单车型配置从4~5个精简为2~3个。不仅如此,精简车型版本的风也吹到了合资品牌。今年3月上市的东风本田S7,仅推出开拓者版、领航者版两款配置。
不仅仅是调整车型版本数量,车型版本命名逻辑也在逐渐改变。此前,不少产品的车型版本往往以尊贵型、尊享型、臻享型等词汇命名,其中的进阶关系不甚清晰。而如今,Pro、Max、Ultra等消费电子领域的词汇开始广泛出现在新车车型命名之中。近日,小米创始人雷军便公开征集意见,小米YU7标准版是否需要改名为Pro或Max版。
从多多益善到单品为王
回顾车型版本数量的变迁史,便不得不提起福特T型车。1913年,福特开发出全球首条流水线,并通过标准化实现T型车的大批量生产。为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T型车仅提供单一版本,装配速度与生产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玩家、新玩法持续涌现,车型版本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一款车型动辄便是5、6个版本,有的甚至更加复杂。2020年,初代小鹏P7上市时,车型版本数量多达3款共8种配置,其中后驱长续航版、后驱超长续航版分别包括智行版、智享版、智尊版3种配置,四驱高性能版则涵盖智享版、尊享版两种配置。此外,小鹏P7还提供包括5种车身颜色和5个座舱主题的多种选项。
“一般而言,车型版本越多,价格区间覆盖越全,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就会更广,甚至有的产品价格可以从10万元横跨到20多万元。”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告诉记者,车企对多版本数量的推崇主要源于扩张市场、填补空白的需求。另外,当前汽车消费群体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会促使车企针对同一产品推出商务版、运动版、性能版等不同版本,便于覆盖不同场景和用户群体。
从最初的单一版本到百花齐放,如今车型版本为何又回归到极简路线呢?对此,方寅亮表示,车型版本数量变多后,要求车企对生产和需求的预测准确度更高,否则会影响到排产的顺畅度。另外,对于经销商而言,在进行备库时,往往需要每款车型版本都要有一定库存,如果对销量预测不够准确,反而会给经销商带来较大的库存压力。“如今车企愈发感到,如果将车型版本进行收容,能够更好地平衡规模效益,对车企和经销商而言都比较有利。”方寅亮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当前汽车市场整体需求不够旺盛,车企和经销商都承担较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车企压缩SKU实则是为了将资源更加聚焦在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上,降低经销商的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车型版本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郎学红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选择过多容易造成决策困难,加之当前市场上产品种类丰富,竞品数量便数不胜数,过多的版本数量无疑让消费者更加无从选择。
北京消费者王力告诉记者,自己最多只能接受1款车型提供3个版本配置。“现在有的车型不仅会划分出长续航、超长续航、四驱高性能版本,每个版本中还要划分出低、中、高端配置。”他说,“看得人眼花缭乱,只想放弃。”
“拼数量”不如“懂用户”
正如李想所言,此前的理想i8延续了理想L8的版本配置特点,是陷入了惯性思维。调整后的i8将对齐理想ONE的价值定义。
2019年,理想ONE凭借一个配置版本横空出世,所有豪华配置均为标配,无选装项目。直到2022年停产,理想ONE累计交付量突破21万辆,不仅支撑起理想前期的高速发展,也成为汽车产业的现象级产品。这一案例似乎证明了,少数乃至单一版本足够“打天下”。
在方寅亮看来,车型版本数量的变化并无标准答案,车型版本少,车企同样需要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推出2、3个,乃至1个版本,需要车企对市场有精准的洞察,一旦判断有失偏颇,就很难激活产品的目标用户,直接导致销量受损。”他表示,车型版本数量的多少,不会直接决定产品销量的高低。因此,当下部分车企精简SKU的行为并不会必然带来产品销量大增,最重要的还是要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以理想i8此次统一版本为例,尽管车企在版本上做了“减法”,但吸取消费者建议后,在配置上则做足了“加法”。
版本命名逻辑的更改,同样是基于当下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习惯。方寅亮认为,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的长期推广和普及,消费者对于Pro、Max、Ultra这些词汇的认知度较高,其中的进阶关系一目了然,极大地减少了车企对市场进行普及和教育的成本,也避免了此前车企各个车型版本之间难以区分的难题。“现在的消费者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去详细比对配置表中每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同版本的卖点最好能一目了然,方便消费者尽快做出决策。”方寅亮称,无论是简化版本数量还是更改命名,实则都在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当然,消费者需求不断在改变,市场也随之动态变化,车企对车型版本的设置也要随之不断变化。郎学红指出,在市场收缩状态,车企会倾向于集中精力打造爆款,但爆款产品具有难以复刻性,还需结合竞争格局、消费需求、市场情况不断调整策略,绝非“一招鲜吃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