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共建是低空经济发展重要前提

发布日期:2025-09-13·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薛亚培
王金玉 编辑:薛亚培

2025年9月11-14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如期召开。在9月12日举行的新兴产业生态专场中,与会代表围绕低空经济的产业新生态共建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低空与数字技术群的汽车产业新生态发展。

“低空经济要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低成本、高密度。”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秘书长王伟达表示,飞行汽车是一个两栖运动和垂直起降的交通工具,是低空经济和立体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一些特殊的地区和区域的立体交通,救援作业和特殊物资运送、低空物流、观光体验是飞行汽车现阶段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飞行汽车经历培育阶段,在技术成熟、相关支撑设施到位后,会达到爆发阶段,未来有望形成一个立体交通的新经济形态,达到成熟阶段。

广汽高域副总经理郑家响提出,汽车行业/企业要发展飞行汽车首先需明确其定义。目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飞行汽车这两个名词,在媒体和公众认知中可能存在混淆。狭义上的飞行汽车,是指既能在地面行驶、又能在空中飞行的运载工具。随着我国近十几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从广义层面来看,飞行汽车可定义为能在低空实现智能交通与立体智慧运输的工具。去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了广义飞行汽车的定义,该定义涵盖范围比eVTOL更广,也更易被大众理解——即所有可实现从地面二维交通向低空三维交通延伸的智慧交通载具,都可称为飞行汽车,eVTOL自然也包含其中。

从技术、生产制造、核心部件等维度测算,飞行汽车约70%-80%的产业链、供应链及生产制造环节,可复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现有基础,具备“汽车基因”,郑家响强调,这也是我们强调其“飞行汽车”属性的重要原因。飞行汽车是汽车、航空等多行业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在空中领域的延伸,未来应用场景广泛,成长空间巨大。依托我国成熟的汽车工业基础,在飞行汽车领域,我们有望摆脱过去在通用航空领域“跟跑”的局面,实现对美国等国家的“弯道超车”。

在维新宇航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何威看来,电动飞机会解决低空经济高成本、难以大规模铺开的痛点。现阶段,需要考虑成本下降之后大规模发展的安全性,和如何规避相关诉讼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用技术的手段,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包括半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产品和技术的应用。

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表示,2025年,低空经济的市场情绪更理性,生态建设也更重要,“需要与合作伙伴、地方政府等各方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飞机调度、本地化业务管理、调度中心建设等问题。”薛鹏强调,在eVTOL领域,低空经济是“三分在天、七分在地”。如何让合作伙伴实现盈利、获得营收,是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在发展中不断探索。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向磊提出,低空物流正加速推动快递行业发展,低空出行离人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低空飞行器在各个关键领域也陆续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同时,汽车产业也在加速转型。依托智能电驱系统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汽车制造厂商正从传统的制造商,逐步向智慧出行服务商升级。eVTOL与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类产品产业链重合度约为70%,这也是汽车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

“企业跨界布局的核心基石是技术融合。”张向磊表示,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要聚焦技术协同创新,聚焦实际应用场景。建议汽车与航空两个行业采取系统性应对措施,在技术融合层面,建立低空与汽车联合研发平台;引入汽车行业成熟的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对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开展全生命周期安全测试,从源头上保障飞行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政策层面,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低空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专区,在试点城市开展交通示范项目,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飞行计划的快速申报与审批。在检测认证层面,成立地空协同交通工具检测认证联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