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炮轰”宝马、奥迪!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谁也没想到,专业人士对2025慕尼黑车展上展车的技术评价,竟然引发了关于汽车内饰的思辩。
近日,奔驰全球设计总监Gorden Wagener在接受《Top Gear》杂志采访时,对此次慕尼黑车展上宝马和奥迪各自展示的两款车型的内饰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本来就是一种专业领域交流探讨的常态,但却被一些舆论称其为“炮轰”同行。
专业观点耐人寻味
据称,Gorden Wagener在受访中坦言,车展上宝马某款车型车内“容量小、操作费劲”,奥迪于车展上发布的某款概念车内饰“像1995年的设计”。其实,在这背后,是不同风格的设计理念,以及各具特色的设计路线的反映。
与此同时,Gorden Wagener却为奔驰的设计理念不吝溢美之词。他表示,奔驰最新的“超联屏”(Hyperscreen)拥有39.1英寸的超大屏幕。“用户需要在屏幕上看到清晰的视觉信息,有时可能还想观看影视之类的内容。所以,大尺寸屏幕是必要的。”他强调,未来,包括2026年即将推出的奔驰电动版C级车在内,更多奔驰车型预计都会搭载这种超大尺寸显示屏。
很多人立即寻找Gorden Wagener的简历,发现他在这一领域的确是资深的专业设计师。他自2008年起担任戴姆勒设计副总裁,当时年仅39岁。他曾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称,“设计是人对事物的感知以及人与事物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阐述”。他还认为“设计必须要为企业和品牌创造价值”。
其实,正如当地行业人士所言,在当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汽车内饰设计的核心逻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重塑,而且正在向着多风格的方向发展,并没有人寻求走风格完全一致的路线。而最大的共识,是将各种前沿技术融入内饰,在功能性与情感价值间寻找平衡,目的是既要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实用性的需求,又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与满足。
产业变革激发灵感
从全球行业发展趋势看,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涌动中,汽车内饰正从单纯的功能载体向“智能生态终端”加速进化。
曾经,车内系统多为被动响应式,驾驶员需手动操作各项功能,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饰智能化实现了质的飞跃。以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为例,早期产品仅能实现单色简单信息投影,如今已进化到全彩3D显示,不仅能清晰呈现车速、导航等常规信息,还可实时标注路面潜在隐患,如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行人等,将关键信息直接融入驾驶员的真实视野,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便利性。
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也在车内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座椅、空调、音乐等功能的“无感个性化适配”。通过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车内摄像头等设备,车辆能精准识别驾驶者身份,在驾驶员入座后,自动完成座椅位置、靠背角度、空调温度、音乐偏好等一系列个性化设置调整,无需手动操作,真正做到“一人一车一模式”。情感计算技术更是将内饰智能化提升到新高度,通过车内摄像头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分析其疲劳程度、情绪状态。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系统会自动启动“香氛+按摩+氛围灯”联动的“清醒模式”,释放清新提神的香氛,启动座椅按摩舒缓肌肉疲劳,同时调整氛围灯至明亮活力的色调,全方位唤醒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环保,更是内饰设计的重要主旨。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化已不再是汽车内饰设计的附加选项,而是逐渐成为核心设计语言。传统内饰材料多为不可持续的塑料、真皮等,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大,且废弃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沉重负担。如今的新趋势,是探索可持续材料的应用,开启内饰材料的绿色革命。
更具前瞻性的创新体现在材料形态的变革上。生物菌丝体材料开始崭露头角,替代传统皮革用于内饰包覆。这种材料以天然有机废弃物为培养基,通过微生物发酵培育而成,具有天然的纹理与柔软触感,且生产过程能耗低、零排放,是真正的绿色材料。石墨烯导热膜也在座椅加热系统中得到应用,凭借其超高的导热性能,实现座椅加热效率提升30%,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为驾驶者带来更高效、舒适的加热体验。这些变革正重塑豪华的定义。
场景覆盖体现特色
正如专业人士所言,汽车内饰始终与汽车功能、消费者体验紧密关联,这才是内饰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
众所周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从L2向L3、L4逐步迈进,汽车内饰正经历从“以驾驶系统为中心”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深刻变革,从而使汽车也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进入自动驾驶阶段,驾驶员的双手与注意力得到解放,车内空间的功能需求也随之改变。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载超联屏可一键切换为“娱乐大屏”,配合顶级的车载音响系统,为车内乘客打造专属的移动影院、身临其境般的音乐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从发展态势看,汽车内饰的创新设计,也昭示着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将不再局限于满足驾驶功能,而是围绕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打造集工作、娱乐、休息、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生活空间,让汽车成为人们生活场景的自然延伸,随时随地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汽车内饰必将带来更多超乎想象的场景化体验,重新定义人们的出行与生活方式。
面向未来,当汽车内饰从“零部件组合”进化为“智能移动生活解决方案”,其竞争本质已从“硬件比拼”转向“生态构建”。无论是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还是智能交互的场景化创新,核心始终是对用户的需求的深度理解。有关行业人士指出,未来的汽车内饰,不仅是工业设计的载体,更是科技温度与情感价值的具象化表达。
有行业人士认为,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专业的交流探讨,或许更有利于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当电动化浪潮抹平动力系统差异后,汽车内饰设计正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一个主战场。未来,将是那些既能洞察用户需求,又能以突破性技术重构体验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或许,“以用户为中心”,才是汽车内饰设计需要坚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