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余凯:芯片的致胜之道在于软件

发布日期:2022-11-10·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武新苗 编辑:王琨
记者:武新苗 编辑:王琨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汽车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11月8日举行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分享了其对智能汽车时代的思考以及地平线的战略布局。


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渗透,拉动了汽车芯片需求量的高速增长,也给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会上,余凯表示,我们预判,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可能成为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成熟技术,在高速场景、高架桥场景、环线场景可做到基本上全程无须接管。面向智能汽车时代,对芯片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我们也拥有了打造一个全新计算平台的机遇。

“但事实上,在芯片行业,不少人总是会忽略这件事情,芯片的致胜之道,不仅仅在芯片,更在于软件。”余凯表示,一个L2+的自动驾驶方案意味着数亿元人民币的资源投入,如果芯片上的软件和工具不好用,难以做开发,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智能汽车的基本计算任务包括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以及复杂场景下的决策控制,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在智能汽车时代掌握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等。面对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构建软件、硬件和底层操作系统联动的新技术生态模式。基于此,地平线构造了一个完整的软件生态,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云端的软件开发平台等。”他说。

不仅如此,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和芯片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疫情反复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背景下,汽车芯片也面临着供应链、产业链变革,因此,需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开放共享的供应链生态。

余凯表示,芯片公司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模式,可以总结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简称Mobileye模式,就是从底层架构到芯片SOC到操作系统再到整个自动驾驶系统,基本与整车开发是分离的,提供的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黑盒系统,而在今天智能汽车的时代,显然行业呼唤的是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

第二种英伟达模式,即操作系统、底层软件、SOC芯片架构对于整车企业是封闭的,但是上层的应用软件开发是可以同整车厂商一起深度融合。

据余凯介绍,地平线与业界大部分整车企业的合作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就是在芯片架构之上,把底层软件操作系统与整车企业打通,这样的好处是整车企业、Tier1供应商的开发效率更高。此外,今年上半年,地平线还向业界提出更加开放的第四种模式——Arm模式,也即地平线芯片的架构可以授权支持有条件的整车厂商,特别是销量在500万辆以上或1000万辆的整车企业,基于地平线授权的芯片架构去开发整个SOC,进而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样,整车开发与智能化的开发是完全透明和统一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