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擎科技携手国创中心 助推自主车规芯片加速上车

发布日期:2023-12-19·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武新苗 编辑:王琨
记者:武新苗 编辑:王琨

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发展,驱动车用半导体需求大幅提升,车规级芯片在汽车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随着自主汽车芯片取得显著进展,自主芯片上车备受关注。

为加速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的产业落地进程,助力汽车芯片产业链及生态系统构建和稳健发展,2023年12月15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与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上,双方联合筹建的“汽车SoC芯片前瞻验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芯擎科技携手国创中心扩大芯片“朋友圈”

据介绍,合作双方将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车规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需求对接、应用落地、产业推广、标准研究和生态建设。根据规划,双方将在芯片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和验证、算子、工具链和编译器等基础研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国创中心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优势,以及芯擎科技高算力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经验,加快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车规级芯片在整车厂和一级零部件商的应用落地,加速高端车规级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将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产业核心关键零部件,决定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在新的产业发展背景下,打造稳健多元的汽车芯片产业链是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表示,很高兴能够与优秀的汽车芯片整体方案提供商芯擎科技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国产芯片的上车应用,全力推进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表示,在国产车规芯片发展过程中,生态完整以及解决方案非常重要。此次与国创中心战略合作及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加速“龍鹰一号”和芯擎科技领先产品在整车厂与一级供应商应用落地,对推动高端车规芯片国产化替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双方合作将有利于国创中心强化车规芯片测试能力,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推进技术、测试流程以及功能安全等相关行业标准的落地,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真正推动中国自主高端车规芯片的发展。

车规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呼之欲出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逐渐深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标准法规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建设中国车规芯片标准体系成为本次活动的议题之一,采访中,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随着智能化的逐步深入,建立适用于中国场景的从研发到应用的芯片测试标准成为推动自主车用芯片进一步发展的题中之义。

“什么叫真正的智能座舱?智能座舱应该有什么标准?芯片算力达到多少才叫智能座舱?随着智能化的持续深入,对车规级芯片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芯片检测方面,国内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会上,汪凯强调,国创中心具备制订国内行业标准的条件,也需要有芯片厂商配合,尤其是制作高端芯片的厂商,芯擎科技和国创中心合作可以逐步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测试标准,这对芯片国产标准真正落地具有长远意义,共同推动汽车芯片产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认证体系来看, 一直以来,车规级芯片要满足AEC-Q100和ISO 26262两大认证标准。”国创中心首席专家雷黎丽介绍道,不过,这两大标准是西方国家根据其产业发展制订的标准,与中国的国情和行业发展现状存在差异。中国场景和西方场景不同,尤其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趋势下,电子电器越来越多,EMC环境也变得非常复杂,中国作为电动化先导者,我们要研究新标准,再转化成对芯片要求和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芯片本身涉及到智能座舱和驾驶安全,测评又和中国国情相关,因此,要提取新特征进行测试,将方法论丰富起来。

“目前,车规芯片标准体系在中国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但事实上它在行业中的呼声非常高。智能汽车、智能座舱的定义,要和芯片平台进行绑定,我们和芯擎科技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发工作,包括一些指标、算力的测试,后期我们还会对算力标准做详细的论证和制订。”雷黎丽补充道。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中国标准要实现国际引领

当下,出口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亮点之一,面对这场全球性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行业在诸多领域亟需形成共识,认证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整车出口走向世界,我们的测试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内要求,同时也满足国际要求,这是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汪凯表示,前瞻联合实验室目的就是构建国内需要的汽车安全标准,同时也要与国外标准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不同地区标准的芯片,使所有芯片通过一次测试就能够完成国内和国外的对标,这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国内的一些特性,而忽略了行业发展共性,标准的建设要考虑兼容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标准体系要有充分性、有效性,才能配合整车走向国际。”据雷黎丽介绍,标准体系架构以可靠性、可用性、EMC信息安全、一致性为主脉络,囊括了控制、通讯、计算、模拟、感知、电源等十大类矩阵式标准体系架构,涵盖芯片端、器件端到应用端。“如何把标准从应用场景映射到芯片端,这是一个跨技术门类的工作,目前,标准体系已经有多方参与,包括芯片设计方、芯片制造、整车厂以及测评机构、研究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她说。

原诚寅强调,市场决定场景,场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最后方案。未来,中国标准要尝试国际引领,一定要基于中国场景来布局。一流的企业做标准,电动化、智能化新场景下,中国车企不是跟随战略,而是并跑甚至领跑,新场景下,国内芯片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产品定义中,进而开发领先的产品。

高端化+性价比 推动自主芯片上车

近年来,在国内产业政策频出和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芯片产业加强自主研发、扩大产能等工作的推进,尤其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我国车载芯片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芯片的进口率却高达95%,尤其在高端芯片领域,自主替代的呼声居高不下。

原诚寅指出,中国汽车芯片企业底子基础相对薄弱,要解决的问题是不简单是研发,还要具备IP能力,获得下游整车厂用户的信任。目前,智能座舱赛道对于产业有很大的影响力,所有主机厂都将智能座舱作为核心产品,国内整车企业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将自主芯片产品上车,提升自主化率水平。“具体来看,我国在芯片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一、举国体制,自上而下推动支持高精尖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二、经历了疫情期,一定程度上产业链认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自主产品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性;三、通过两年的发展,像芯擎科技这样的自主芯片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为汽车芯片提供了顺势而为的发展契机。”他说。

“车规芯片只有和高端产品对标的时候,才能有引领力,因此,我们要真正提高芯片水平。”汪凯表示,芯擎科技主要做高端SoC芯片,作为国内唯一实现7纳米车规级芯片量产的厂商,芯擎科技首推并已量产国产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性能赶超国际市场上的先进产品,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新选择,目前已获得国内主流车厂在多个车型的搭载和落地,预计今年将达到20万片,明年达到百万级。

不过,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加入“造芯”赛道,从行业发展来看,各种创新力量正迅速崛起,行业正经历格局重塑的考验,芯片厂商也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在原诚寅看来,当前,自主汽车芯片企业有幸进入到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高速期,自主产品要进入到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当中,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芯片厂商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判断,打造差异化、有产品力、有技术优势、有性价比的产品,不能一拥而上,都做最简单的芯片。“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企业,不仅服务于国内的车企,还要利用国内车企在世界的影响力,服务国际车企,才意味着我们的产业链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他说。

对于车用芯片如何具备更高的性价比,汪凯表示,芯片投入很大,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量,一颗芯片真正要达到回本,没有几百万颗肯定做不到。芯片投入的时间至少3~5年,同时还需要IP、设备、人才等投入,要通过很多安全标准,并且保证高算力。因此,芯片不能只用一款车,因为芯片具有传承性,根据规划,芯擎科技逐渐开始向吉利、一汽等更多车厂供货。此外,除了“龍鹰一号”,芯擎科技也为下一款“龍鹰二号”、自动驾驶芯片积累了经验,将来不只是一款芯片。

芯擎科技产品副总裁蒋汉平进一步表示,作为芯片设计公司,在定义未来定义产品的时候,要立足于车规芯片本身的架构需求,保证芯片的前瞻性。芯擎科技有很多整车厂商直接投资,因此,立足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的一大砝码,芯擎科技在将需求落地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最优路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