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希望有价值的智能网联汽车报告再多些

发布日期:2024-03-0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施芸芸 编辑:李卿
记者:施芸芸 编辑:李卿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竞争的新赛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近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报告》),充分展示了过去一年上海在自动驾驶路测和示范运营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
  从《报告》可以看出,2023年上海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示范运营工作卓有成效。截至2023年底,上海累计开放测试区域总面积912平方公里,累计向32家企业、774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测试里程达963.3万公里,测试总时长115万小时;6家企业投入46台无人驾驶装备,完成智能配送5万单、智能清扫作业5.4万小时。在示范运营方面,共向8家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发放160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累计出行订单超9.2万笔,出行服务超15.4万人次,货运超6.6万TEU运输量。在车路协同方面,建成全国首个轻量化、规模化、低投入的车路协同环境,完成230.6公里、287个智能路口智慧化道路建设。此外,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用《报告》里的话说,上海实现了“从道路测试到准入试点”、“从试点示范到应用生态”、“从稳步快跑到引领跨越”的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北京、广州已连续多年发布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路测相关的报告,让行业清晰地了解到这些城市相关工作的进展。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但实际推进情况到底如何不得而知。笔者希望其他城市也能主动发布地方智能网联汽车探索实践与成果,这将对行业的技术提升与体系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在各国、各地争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高地的当下,及时发布相关报告非常重要。一方面,官方信息与数据的披露,不仅能够让外界更清楚地了解到产业发展的现状,而且还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此前,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每年公布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就备受关注,并吸引了不少优秀的汽车企业与科技公司前去进行路测。
  另一方面,报告的发布可以促进交流、分享经验,同时推动市场良性竞争,促使各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全国共设立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但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所言,由于前期测试示范范围较小以及“烟囱式”的建设理念,导致场景碎片化、标准地域化、数据孤岛化、示范盆景化等现象突出。如果能通过发布报告的方式来加强各地的交流与探讨,从而推动标准统一、流程规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此,各地在编制与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时,还需注意“三少”和“三多”,即少一些宏观叙事,多一些信息数据;少一些定性的概括描述,多一些具体的分析阐释;少一些成绩和自夸,多一些反思与分享。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为例,在其2023年发布的报告中,就做到了数据详实、图表丰富,而且还分享了一些车企实际测试的成绩评价,甚至还附上了北京市道路测试关键脱离地点分布图(部分),助力行业内外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与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
  笔者相信,如果各个城市都能积极主动且客观公正地发布相关报告,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